疫情期間不能組團出遊,一群碧山居民轉而攜手改造組屋底層的空間,把它打造成與綠化種植、環保、藝術和休閑愛好有關的活動區。這些空間散發著濃厚的甘榜精神,也成了鄰裏街坊平日和佳節期間交流互動的小天地。
碧山居民們秉持環保理念,打造鄰裏空間時盡量使用升級再造的舊物。
這些空間如今已成爲居民們聚集交流的好去處,他們在農曆新年時也會聚在一起吃火鍋。
食物救援區則將餐廳賣不出的面包和蔬菜等與居民分享,避免浪費這些食物。他們也打造了動物甘榜區,讓被遺棄的雞、鴨和魚有個新家。
食物救援區挂著“豐收常滿、綠化長存”的對聯。黃璇芬說,除了期待收割的蔬菜和冰箱一直都滿滿,她也希望整個空間也能如此,讓更多居民受益,心裏也是滿滿的。
黃璇芬說,之前常爲居民舉辦的活動因疫情被迫暫停,爲了讓大家能繼續交流,他們召集居民一起種植蔬菜,後來還打造了圖書館、複古懷舊區和動物甘榜區等。
帶頭發起的是碧山東第一分區居民委員會主席黃璇芬和義工林美雲。
林美雲說,這個空間不僅深受年長者的喜愛,就連小孩子也很喜歡。“不久前有個孩子指著打字機詢問是什麽,我們跟他解釋後他也覺得很神奇。這些物品都是年輕一代根本沒有看過的東西,在這裏可以動手摸一摸、試一試,滿足好奇心。”
由居民角落改造而成的複古懷舊區則擺了1930年代至90年代的家庭用品和電器,包括勝家牌縫紉機、打字機和膠片相機等,牆壁也貼滿了舊海報。
居民們秉持環保理念,打造這些空間時盡量使用升級再造的舊物。例如,他們把洗手台和浴缸當作植物容器,圖書館的1000多本書也都由居民和熱心人士供應。就連農曆新年的裝飾、瑞獅頭及祥龍頭也是附近學校和居民用過後捐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