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提到,較年長的新加坡人更可能減少吃肉。約1350名參與者中,59歲至77歲的嬰兒潮一代有超過一半(55%)積極減少吃肉,而43歲至58歲的X世代則有41%。1981年後出生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比率則分別減少至32%和22%。
2019年開始接觸素食的杜欣洳(26歲,心理語言學研究員)說,她當初是因爲好奇而開始嘗試吃不同的素食。在2020年,她從論文、書籍和紀錄片得知少吃肉對健康和環境所能帶來的益處後,就有意識地減少每天食用的肉制品。
新加坡營養與營養學協會主席、淡馬錫理工學院應用營養學與升糖指數研究專業領域主任芭絲卡蘭(Kalpana Bhaskaran)博士指出,研究顯示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的人,因心髒病、中風或某些癌症死亡的風險較高。不過她也提醒,如果飲食規劃不當,不吃肉類可能造成營養不良。
吃大魚大肉向來是豐盛美食和富裕的象征,現代人改變飲食觀念,人們餐盤中肉類逐漸減少,年紀越大減少越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周維彪教授指出,人們減少吃肉可能是基于環境保護、動物福利或個人健康考量。尤其是許多研究都顯示生産肉類的過程中會導致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近幾年來人們對這方面的認識都已提高。
南洋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項目主任陳維甯教授也分析:“嬰兒潮一代正處于飲食對健康的影響開始顯現的階段。他們可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因此更願意嘗試改變生活方式,包括少吃肉。年輕一代在某種程度上不太關心飲食對健康的影響。”
約三成半的參與者願意以植物制品替代肉類,三成人不接受這類替代品,比率與是否積極減少吃肉的人數相近。
民調機構YouGov日前在網站發布最新調查顯示,本地約3650名公衆參與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積極減少吃肉,另有36%表示中立,顯示他們可能考慮少吃肉。這項數據來自YouGov持續收集的數據和滾動調查,已按年齡、性別和種族加權,具有全國代表性。
他說:“這項結果很有趣。一般來說,人們不易改變飲食習慣,因此人們會覺得有更多的年輕人更願意用植物類替代品取代肉類食品。對于年長者,他們減少吃肉主要是由于吃肉,尤其是紅肉的相關健康問題。”
她說:“與動物蛋白相比,植物制肉類替代品的蛋白質缺乏一些必需的氨基酸,因此質量和生物利用度較低,會影響相關的蛋白質合成和功能。如果減少吃肉和肉類制品也會引發維生素B12缺乏症,影響神經系統功能。植物制肉類替代品缺乏血紅素鐵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國大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周維彪教授指出,人們減少吃肉可能是基于環境保護、動物福利或個人健康考量。他說,年長者們減少吃肉主要是由于吃肉尤其是紅肉,可能帶來的相關健康問題。
嬰兒潮一代的參與者也對取代肉類的植物替代品持更開放的態度,約有43%接受這類替代品,比其他世代的35%至37%多。拒絕植物替代品的千禧一代比率最高,將近三成。
多數受訪公衆都說,爲了環保和愛護動物,選擇少吃或是不吃肉類。孫伊恩(41歲,教育業者)從2019年起就改吃純素,他認爲這能降低對肉類食品的需求,被飼養和屠宰的動物就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是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