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吳庭寬在2020年標得這個地點,花費半年時間,投入數十萬元建設。農場目前有大約100名付費會員,每月支付50元便可每個星期前往農場,采摘兩公斤的新鮮蔬菜。
農場面積約2500平方米,種植60多種蔬菜,一年可生産70多噸的農作物,包括生菜、小白菜、羽衣甘藍、黃瓜和辣椒等。
農場目前有大約100名付費會員,每月支付50元便可每個星期前往農場,采摘兩公斤的各種新鮮蔬菜。
聘10居民當兼職員工
創辦人吳庭寬(40歲)在2020年成功標得這個地點,花費長達半年的時間,投入數十萬元建設。
吳庭寬說,農場采用600多個生長架進行蚯蚓堆肥(vermicompost),並使用太陽能發電和自動灌溉系統,過程環保節能。農場也聘請10名住在附近的居民當兼職員工,促進社區精神。
住在淡濱尼20多年的陳麗玲(46歲),在去年注意到平日閑置的停車場頂樓有了動靜,就前去一探究竟。她驚喜地發現不少居民聚集在此,邊種植邊聊天,于是很高興地參與其中。陳麗玲目前每周到農場三次,幫助招待會員。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星期六(1月28日)爲NIC農場主持開幕時說,都市農場在善用城市空間的同時,有助我國實現“30·30願景”,讓我國到2030年生産的農産品,能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需求,以加強食品保障。他呼籲公衆參與類似計劃,大力支持本地農業業者,創造可持續的食品發展環境。
許寶琨:有助實現“30·30願景”
位于淡濱尼72街第723A座多層停車場頂樓的Nature’s International Commodity(簡稱NIC),是設在多層停車場的商業農場。
吳庭寬認爲,公衆對于了解和支持本地農作物仍處于初期階段,隨著越來越多業者完善各自的經營模式,這個行業將越來越成熟。
原本空曠閑置的多層停車場頂樓,如今成了綠意盎然的農場,供人們采摘新鮮蔬菜。
新加坡食品局在2020年爲全島九個建屋發展局多層停車場頂層務農空間招標,爲農業業者提供種植蔬菜及其他糧食作物的耕地,以及設立包裝營運設施的選項。當局共推出兩輪招標活動,有九名業者得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