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和Angelababy,又被質疑婚變了。
說“又”,是因爲如今的兩人,似乎已形同陌路。
前幾天Baby生日,淩晨剛過,黃曉明就發了一條祝福。
以往熱衷配合他秀恩愛的Baby,沒有任何回應。
網友的評論,出賣了這條微博不言而喻的尴尬。
無獨有偶,前一陣黃曉明在酒店被隔離,每天在微博發著一個人生活的動態。
疫情結束,要回家多陪陪家人。
另一邊,Angelababy依舊鴉雀無聲,正常發通稿,彷佛和丈夫毫無瓜葛。
不由讓人想起最近得流行說法:疫情,是婚姻的照妖鏡。
這種質疑,或許沒什麽道理。
畢竟夫妻間的關心,不需要通過發微博廣而告之。
但輪到黃曉明和Angelababy,卻耐人尋味。
曾經,兩人但凡亮相,必定如膠似漆,從不避諱在公共場合秀恩愛。
如今,夫妻各自發展,互動越來越少。
同台不同框,住不同酒店,搭乘不同航的消息,似乎都在印證著二人的生疏。
不管他們有沒有離婚,兩人的關系,確實變了。
“你瞧那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娛樂圈人情冷暖,變換沉浮,而這對夫妻的故事,卻注定是無數婚姻的精彩縮影。
衆所皆知,沒有黃曉明,一定不會有現在的Baby。
她曾被別人指著鼻子罵“18線嫩模特上位”,甚至在戀人口中,都是那個“什麽也不是”的尴尬存在……
一切卑微軟弱的源頭,只因你扮演著被施舍的角色。
畢竟,躺在砧板上,你不知道操刀人哪天會對你下手。
可聰明的女人明白:
感情是場博弈,太弱的對手令人乏味,成長到旗鼓相當得位置,才有平等的底氣。
Angelababy就深谙其道。
和黃曉明的這場婚姻中,她得到了多少?自我成長到什麽地步?
有人給她算過這樣一筆賬:
戀愛後,Baby第一次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榜,收入971萬元。
14年,收入翻倍,達到1900多萬。
17年,達到14680萬元,此時幾乎跟男方一樣。
不僅如此,還自己做生意開各種美容店、咖啡店;
和黃曉明老東家華誼搭線後,成立工作室,變更股權,翻身當老板。
換句話說,盡管被吐槽花瓶演技差,但她即使退居幕後,也錢權在手,應有盡有。
如今的Baby,哪怕口碑不堪,也絕不會如當初,在機場被大罵也不還口,順從的俯首帖耳。
上一次兩人同時出現,便衍生出女強男弱的名場面:
出席活動,黃曉明熱絡的爲妻子提裙邊。
Baby則對黃曉明全程冷漠,眼皮都不擡一下。
不怪很多人說:Angelababy的婚姻走勢,是一條功利的路。
一方願意早早結婚生子,一方能夠提供庇佑和資源,于是一拍即合。
借由對方的資源,一步步強大成長,到達對方也望其項背的地位。
聽上去,有點現實。
可在我看來,baby最聰明的地方,就是財務的獨立和掌握。
婚後再配合黃曉明恩愛,也牢記把錢攥自己手裏。
常言道,“好女人”被口頭贊揚,“貪心女人”卻得到一切。
因爲她們清楚自己想要什麽,最終能要什麽。
或許你覺得楊穎功利,可不得不承認,婚姻這條路,她走的風生水起。
如果說,女人在婚姻裏的好,是一人苦心孤詣的付出,一股腦爲愛猛紮進去……
那我倒認爲,不如“自私”一點的好。
一個人的“好”會變,實實在在的資産,卻一直都在。
那些嘲諷Baby爲了利益,竟能忍下“霸道總裁”的人,恐怕是忽略了她的所得。
當初,一場聲勢浩大的婚禮,半個娛樂圈都來了。
之後,順利生子,住最好的醫院,享用TOP的産後護理,沒有物質顧慮,省去了多數産後的痛苦。
前腳生完,後腳就像拎名牌包包一樣,拎著裝孩子的籃子靓麗出行。
光這兩點,就是無數被雞毛龃龉折磨的夫妻,所不能企及的。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再給一次選擇的機會,你還會嫁給愛情嗎?
高贊答案來自一個真實的案例—-
曾經無比相愛的夫妻離婚了,沒有家暴,出軌,
因爲丈夫一個月工資5千,妻子花了3千快買螃蟹吃。
于是,她迎來婆婆指桑罵槐的指責,丈夫不陰不陽的沉默。
別人看來,一頓飯吃掉一家半個月收入不懂事,可對她而言,那是長久操勞家務後難得的一次奢侈。
故事最後,留下一句:爲愛情,可以奮不顧身,但婚姻,已經不敢了。
經曆金錢的考驗,才明白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們雖沒明星的身價,可道理殊途同歸。
身邊平凡的家庭,大多夫妻雙方一起工作賺錢,分擔生活,照顧老人、供養孩子、然後才有閑情享受二人世界。
條件不寬裕,婚姻難以維持正常生活時,任何一件生活的小事,都可能成爲壓死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亦舒說:再戀愛得轟動,三五年之後,也就煙消雲散,下班後大家扭開電視一齊看長篇連續劇,人生是這樣的。
而激情被時間涮的寡淡,缺點在相處中放大,當真實的生活來臨,沒有一段愛情是特殊。
坦言“和徐峥是開放式關系”的陶虹,這樣解釋婚姻:
婚姻本身是一場合謀。
你們兩個人都有共同的意願才往前走,是通過交流是應該可以達成的共識。
深以爲然。
婚姻裏,需要比愛更重要,結婚是因爲相互需要,沒離是因爲不停地相互需要。
正如被種種質疑,但依舊保持表面和睦的黃曉明夫妻。
懂得人自然懂。
當利益和感情長期裹挾,維系人與人的,早就不是一紙婚書,而是共同的利益。
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哪一樣拎出來,都是無數對夫妻難以分割的現實因素。
薛兆豐巧妙的將其比作:
男女辦企業、簽合同。
女性生育早一點付出,男性養家要晚一點,而男女雙方要一起拿出自己的資源包……
聽上去,是有那麽一點冰冷,細想卻不無道理,
越到現代,婚姻的情感屬性越弱。
它不是愛情的保鮮膜,不是安全感的來源。
它能承諾我們的,是兩個人的一種關系,一段吉凶未蔔的生活。
長久的婚姻,必然是一種合作。
經濟上的共享,責任上的同擔,風險上的同負……哪一項不是婚姻的意義所在?
我不提倡大家做絕對悲觀者,可無數血淋淋的教訓擺在那裏,不是嗎?
所以,婚姻裏,每個人都做好心理准備,最起碼,給自己留有後路。
你不僅要圖愛,還得圖點其他。
我只希望:
愛的時候當然要純粹,但如果選擇結婚,請不要做那個只想嫁給愛情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