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興趣了解MBA計劃或劉家姐妹的作品,可上網:www.rainbowcentre.org.sg/making-work-possible/,以及www.social-gifting.com/。
另一名工作超過八年的高功能自閉症員工鍾易潤(32歲),在一開始不能身兼多職,只能處理特定類別的文件。但熟能生巧,如今這名行政助理能夠辨別不同文件,快速完成掃描工作,甚至可在其他組缺人時,去支援不同工作。
“你不能當他們是小孩,他們都是成年人,如果有須要指正的地方,我們須堅定地告訴他們哪裏做錯,要如何改進。”
通過MBA計劃牽線,蔡素玲與社會企業Social Gifting聯系,讓兩個女兒在家包裝禮品,以及制作“鑽石晶片貼畫”(diamond art)和迷你豆(hama bead)等手工藝,再通過社企的網站銷售。MBA計劃曾資助他們購買材料和打印機。
在這個計劃援助的17個家庭中,五個接受爲期兩年的支援後,已能相對獨立經營自家生意,包括銷售家中制作的糕點或手工藝品。
蔡麗珊指出,還有另一群畢業生想工作,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需要更深入的輔助。他們目前的工作機會有限,一般被安排進入日間活動中心,但有些中心等候名單相當長。
不同之處是牆壁上有顯眼的彩色紙,注明不同員工的工作內容,工作區域也以不同顔色區分,清楚標識出六大處理文件流程,即接收、檢查、掃描、分類、再檢查及裝箱。
“有一個支援環境非常重要,首先當然是要上司支持,然後人力部門也非常關鍵,還有一點是同事要樂意協助,大家在同一屋檐下工作,最終是打造一個包容的職場文化。”
特別學校加強學生 溝通和解決問題能力
工作人員會先了解特需家庭的興趣和特長,再幫他們探索商機。這項兩年計劃會按需求,資助個別家庭購買器材或材料、介紹合作夥伴及客戶。
16歲的自閉少年李俊樂,目前就讀新光學校職業教育課程。三年前因疫情居家學習,父母讓他抄寫《心經》。他無師自通,練出一手風格獨特的“樂樂體”書法。
個案3 IHH醫療保健提供職前和在職培訓
個案1 父母從旁協助 爲孩子開創家庭烘焙生意
課程標准對特需學生可從事的“工作”采取更包容的定義,包括在庇護職場或在家裏從事的工作、自雇以及志願服務工作等。各校可根據學生的需求,量身定制課程和培訓項目。
“開創這門生意主要是讓兒子有事情做,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讓他學會獨立並有一份收入。“
許多家長面對特需孩子18歲從特別學校畢業後何去何從的問題,而就業出路有限的特需青年,前景尤其令人擔憂。有些家長通過創業或家庭手工業,嘗試爲孩子開辟一條謀生道路。
這意味著未來八年要新增1萬個工作崗位。平均每年要讓約1250名特需人士加入職場,這須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可達成目標。
步入大華銀行位于亞曆山大路的掃描中心,第一印象是好多文件,但現場井然有序。工作人員看起來非常熟悉流程,在各自的崗位完成指定工作。
2013年加入掃描中心至今的卓凱民(31歲),雖然對日常工作已駕輕就熟,但他不喜歡“意外”,一旦犯錯就會感到焦慮。
累積數年經驗後,陳惠安的心得是面對自閉症員工須要剛柔相濟,一方面須堅定、清楚地傳達工作指令,另一方面也要給對方更多時間做出回應。同時也要做好心理准備,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會有磨合期,須要一再溝通。
兩姐妹也爲雞蛋包裝盒黏上貼紙。但外包這項工序的蛋商去年開始自動化,蔡素玲能爲女兒爭取到的工作量日漸減少。
“通過MBA計劃創造居家就業的機會,可讓更多特需者在自己熟悉並安全的家庭環境中從事一些工作。”
陳俊偉的父母隨後在家中開創Filmer’s Chiffon Cakes小型家庭烘焙生意,以陳俊偉的洋名爲生意命名。他們家中原本只有一台烤箱,彩虹中心MBA計劃資助他們添置多一台,以提高産量。
無論俊樂未來選擇什麽類型的工作,新光學校資深副校長黎小梅相信,新光學校提供的培訓能爲他奠定基礎。
雖然寫書法的收入目前只夠抵消材料、包裝和遞送成本,李俊樂的父母樂意包辦後端工作,希望兒子通過書法接觸更多人,提高人們對自閉兒的了解。
過去幾年,雖然面對冠病疫情的挑戰,本地殘障者的就業率仍略微提高,從2019年的28%上升至2021年的約30%,顯示有更多雇主願意聘請體障或特需人士。
當然,整個過程不可能完美無缺,掃描中心組長陳萊花坦言,和特需員工溝通須要時間和耐心,也要給予明確的指令,否則雙方都會有挫折感。
蔡素玲(51歲)的兩個女兒都患中度自閉症。大女兒劉珏婷(23歲)每周三天到SPD的日間活動中心;小女兒劉珏惠(21歲)仍在另一家活動中心的等候名單上。蔡素玲是女兒的主要看護者,從事裝修工作的丈夫賺錢養家。
賣字爲生能否成爲可持續的就業方式,目前還是未知數。
陳俊偉2019年畢業于彩虹中心。他兩歲時被診斷患上罕見腦瘤,即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到了八九歲已動過五次手術,手術導致他的腦部損傷,難以使喚左手臂。他也無法適應主流學校的學習進度。
對于自家烘焙的雪芳蛋糕口味,個性開朗、喜愛與人交談的陳俊偉(22歲)如數家珍,尤其是推薦暢銷的鳳梨口味。
2021財政年,彩虹中心瑪格烈通道學校和義順公園學校有65名畢業生,16人進入庇護職場打工,或通過職業教育課程以及過渡職場培訓項目,爲就業做准備。
除了鞏固學生的職業技能,新課程標准更著重灌輸軟技能,包括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組長和職業導師的協助下,我學會深呼吸和保持冷靜,我有一套檢查工作的流程,讓我更小心工作。”
父親陳榮發(59歲,私召車司機)說,以兒子的情況來說,不大適合到庇護職場工作,也不大能適應一般餐飲場所的工作節奏。
個案2 大華銀行掃描中心逾三成員工爲特需者
他們當中,許多因爲殘障或健康狀況不佳而無法工作。但有一些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因需要更深入且針對性的輔助,無法到公開市場求職,也未必適合在庇護職場(sheltered workshop)從事零件組裝或包裝等工作。
一名員工的辦公桌前,張貼了視覺化的工作流程圖表,按部就班告知他要如何完成手上待辦事項。桌上還有一只玩具娃娃,這名員工感到有壓力時,可以抱娃娃解壓,或者到辦公室一角的“冷靜室”,梳理情緒後再繼續工作。
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將文件數碼化,員工須高度專注,且願意長期重複同樣的工作內容。中心與自閉症資源中心合作,事前遴選和培訓符合要求者。
去年8月公布的“2030年加強殘障服務總藍圖”,計劃加大力度幫助殘障者就業,希望在2030年把就業率進一步提高到40%。
負責買食材和聯系顧客的母親黎秀珠(59歲,房屋經紀)呼籲當局,多關注特需青年18歲離校後的出路問題。她建議政府除了扶持高功能特需者就業,也應該發揮統籌功能,爲較高需求的特需青年提供工作機會,甚至通過專屬機構雇用這些青年。
彩虹中心就業服務部門主任蔡麗珊說,較高功能或輔助需求較低的畢業生,可在公開市場求職或在輔助就業職場工作。
一般上,姐妹倆每月合力可賺取一兩百元;到年底佳節,禮品包裝工作量大增,還可能賺取約1000元。
訪問結束前,記者問劉鵬飛未來想要從事什麽工作。在理工學院主修航空管理的劉鵬飛說,希望再累積一兩年經驗後,轉換跑道到航空業追求自己的夢想,他的願望是當一名機場航站值勤經理。
屬于高功能自閉症的他,求職之路還算順利,自2021年底開始在新加坡IHH醫療保健集團企業規劃部門擔任計劃助理。工作內容主要是檢查醫療檔案,查看是否和記錄有差異。
陳俊偉(中)與父親陳榮發(右)和母親黎秀珠一起在家中經營Filmer’s Chiffon Cakes小型家庭烘焙生意。多種蛋糕口味由陳榮發研發,並把獨門秘方傳授給兒子,他們憑獨特的蛋糕口味在鄰裏和社交媒體上建立了口碑。(梁麒麟攝)
她強調,學校的職業教育課程著重職業與生活技能,旨在引導學生奠定良好工作習慣、自我管理,及實用溝通和社交技能。這些技能對學生獨立生活或就業都很重要。
“家長必須努力發掘特需孩子的潛力和長處,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希望企業和政府機構考慮外包更多包裝或組裝等工序,讓特需者可以在家中完成。”
IHH醫療保健企業總監陳惠安說,打造包容職場環境須要多方努力。公司與自閉症資源中心密切合作,先在內部鑒定合適的工作崗位,由中心去遴選人選,提供三個月至半年的職前培訓和另一輪在職培訓後,才成爲正職員工。
此外,陳俊偉每周一天也到彩虹中心經營的咖啡座Seeds Cafe打工,除了當收銀員,也幫忙點餐和招待顧客。
父親李欣賞(47歲)說,他和太太會繼續支持兒子通過學校接受職業培訓,包括未來參與學校安排的實習項目。如果兒子將來能有一份全職工作,寫書法或許可作爲額外收入來源。
在本地擁有四家私人醫院、提供超過1000張床位的IHH醫療保健,自2019年起聘請自閉症員工,目前藥劑、企業規劃、醫療檔案管理及放射科四個部門,共有15名特需員工。鑒于成效良好,公司近期會再增聘數名自閉症員工。
彩虹中心設微型企業學院 助特需家庭經營微型企業
攝影師李欣賞(右)在特需孩子未畢業前就積極爲他思考出路。他督促兒子李俊樂練習寫書法,希望兒子繼續提升書法才藝,日後或可作爲一份額外收入來源。 (李冠衛攝)
現年22歲的劉鵬飛接受記者訪問時對答如流。若看外貌和交談內容,一般人不會想到這名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是自閉症患者。
大華銀行副主席兼總裁黃一宗說,掃描中心成功的案例,顯示把員工放在正確位置上,能提高生産力、敬業精神和士氣。采取包容招聘政策,也證明能爲企業和員工帶來正面影響。
“樂樂體”的周邊産品,如鑰匙圈、布包、筆記本等已在網上銷售,李俊樂每月會接到30多個訂單請他寫書法。
2020年至2021年期間,本地有3萬多名年齡介于15歲至64歲的殘障者,當中約9000人受聘,殘障居民就業率約30%。
除了照顧特需者,大華銀行還爲一般員工開設如何與特需員工相處的課程。長期努力的結果,是掃描中心整體員工的生産力和離職率有顯著改善。
然而,數據也凸顯本地仍有超過六成殘障者不在就業市場。
2020年由特別學校彩虹中心(Rainbow Centre)設立的“微型企業學院”(Micro Business Academy,簡稱MBA),協助特需家庭經營微型企業或以自雇方式,讓孩子在家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並賺取一些收入。
這意味著學生無論從事什麽類型的工作,新的課程標准將賦予他們實用技能。
當陳俊偉十四五歲時,父母開始爲他18歲畢業後的出路操心。由于陳俊偉喜愛美食,父母引導他學習烹饪手藝,包括糕粿制作。經過多番嘗試和善心人士指點,他的父親摸索出烘焙雪芳蛋糕(chiffon cake)的竅門,再傳授給他,希望兒子掌握謀生技能。
本期《實況報道》訪問特需青年和家長、特別教育學府以及企業,探討如何通過加強職業培訓、調整工作安排,以及支持特需家庭在家中經營“微型企業”等方式,協助不同能力的殘障者以不同方式和渠道就業,更充分地發掘他們的才能與潛力。
特需員工以三人一組,除了有經過培訓的直屬上司,可隨時處理員工面對的問題,來自自閉症資源中心的職業導師,也會不時給予協助。
陳俊偉如今能獨立掌握約80%的烘焙工序。由于左手臂不靈光,陳俊偉在廚房裏烘焙蛋糕時,仍需要父親從旁協助。陳俊偉一天最多只能接六份訂單。他也在臉書和instagram經營社交媒體頁面。
去年12月慶祝成立10周年的大華銀行掃描中心,自2013年起就采取包容招聘政策,最初只有6名自閉症員工,如今在約80名員工中,有近30人爲特需人士,其中25人爲自閉症者。
劉鵬飛自理工學院畢業後在新加坡IHH醫療保健集團企業規劃部門擔任計劃助理,主要工作內容是檢查醫療檔案。(蕭紫薇攝) 鍾易潤(左)及卓凱民在大華銀行掃描中心工作多年,兩人表現良好,能快速准確地完成工作。 (曾坤順攝)
另一方面,部分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有限,家長希望能爲他們安排有益身心的休閑活動。
爲進一步提升特需學生的工作能力,教育部今年1月起在20所特別學校推出職業教育教學課程標准,取代現有的職業教育框架。
這份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但蔡素玲強調,更大的意義在于讓女兒生活充實,有機會不斷學習。她從中也了解女兒的強項,例如長女比較遵從工作指示;幼女擅長制作精細手工。
課程標准對特需學生可從事的“工作”采取更包容的定義,包括在庇護職場或在家裏從事的工作、自雇以及志願服務工作等。各校可根據學生的需求,量身定制課程和培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