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作爲最主要稅收貢獻的公司稅累計189億2100萬元,同比增27.8%,已超出官方預估的181億9300萬元全年稅收。
政府在2019財年取得8億4500萬元的財政盈余,2020和2021財年則分別錄得約516億元和50億元的財政赤字。官方去年初預估的2022財年財政赤字爲30億3700萬元,相當于GDP的0.5%。
經濟師預期新財年 政府會繼續讓收支正常化
新加坡興業銀行經濟師顔聖充指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去年將額外的外彙儲備轉移給政府,由政府投資公司(GIC)進行長期投資,轉移總額估計達1850億元,可爲政府稅收帶來更大貢獻。他估計2023財年的NIRC可達300億元,高于本財年預估的216億元。
展望新財年,有經濟師預期預算案會專注于提升競爭力和社會安全網等中長期目標,政府會繼續平衡開支,取得小幅盈余;也有經濟師認爲財政政策會維持擴張,協助國人應對全球環境不明朗和通脹壓力。
顔聖充認爲,新財年預算案會專注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加強社會安全網絡的中長期目標, 政府預計取得相當于GDP的1%的財政盈余。
大華銀行則認爲政府在新財年會維持財政擴張政策,以協助國人應對全球環境不明朗和通脹壓力。全德健和柳天成預期,經濟增長近期放緩將導致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在新財年減少,即便可從消費稅率上調獲得10億元的局部彌補,政府來年的經常收入也會趨弱。
最新稅收數據發布後,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預期政府本財年經常收入可達880億元,高于官方預估的817億5400萬元,使財政收支取得56億1400萬元的盈余,相當于國內生産總值(GDP)的0.9%。
公司稅收顯著回彈,經濟師普遍預期政府本財年可取得收支平衡,甚至小幅盈余,遠優于官方去年初預測的逾30億元赤字。
2023財年將從今年4月1日開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2月14日將發表新財年財政預算案聲明。
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分別在首三季累計120億4400萬元和104億9000萬元,同比增8.9%和13.1%。
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本財年首三季的公司稅收顯著增長是因爲企業在前一年的盈利不俗,我國經濟在2021年強力回彈,全年增長7.6%。“當時除了仍受邊境封閉打擊的旅遊業,其他行業都大致從疫情中反彈,尤其由外部需求拉動的制造業。”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去年4月至12月的2022財年首三季經常收入達667億7900萬元,同比增長11.1%,占全年預估經常收入的81.7%。
展望新財年,蔡學敏和李主禮預期政府有望取得相當于GDP約0.5%的小幅盈余。“這將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四個年頭,我們預期政府會繼續讓收支情況恢複和正常化。”
展望新財年,有經濟師預期預算案會專注于提升競爭力和社會安全網等中長期目標,政府會繼續平衡開支,取得小幅盈余;也有經濟師認爲財政政策會維持擴張,協助國人應對全球環境不明朗和通脹壓力。
大華銀行經濟師全德健和柳天成則估計,即使政府爲本地家庭、企業和各項長期計劃撥出的特別轉移增加,因去年市場動蕩導致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簡稱NIRC)受影響,政府本財年仍有望平衡收支,或取得不多于400萬元的微幅盈余。
宋生文指出,官方對財政稅收的預估一般趨于保守,“謹慎預估稅收,從而謹慎規劃開支”,實際稅收高于預估,並不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