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和學者們認爲,阻礙本地雇員在職業生涯中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的“大山”,是整體社會風氣。許多人以爲離開學校後就不必再進修,而排資論輩的工資制度,也導致一些人缺乏自我提升的動力。
“第三,更多混合式學習,如某些培訓內容可按照員工各自的進度進行,另一些則可實體上課。”
至于一些有分旺、淡季的行業,沈錦源建議雇主可在較不忙碌時,送員工去培訓。
人力資源專才學會總裁沙達亞士南(Aslam Sardar)說,中小企業常面對現金流問題,很多員工都身兼多職。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一套符合中小企業需求,即時間不長、小型又不會太貴的課程,可增加中小企業員工受訓機會。談到有員工反映所上的課程不是自己想要的,資深工運領袖、電力與煤氣業雇員聯合會秘書長阿都沙曼說,工會最了解基層情況,他建議企業與工會合作,鑒定符合公司和員工需求的技能培訓課程。
受訪專家和學者們認爲,阻礙本地雇員在職業生涯中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的“大山”,是整體社會風氣。許多人以爲離開學校後就不必再進修,而排資論輩的工資制度,也導致一些人缺乏自我提升的動力。
TaF.tc也提供線上培訓課程,曾有外國客戶請他們的培訓導師線上授課。不必親臨現場也可以一對一教學。“數碼化是無法抵擋的趨勢,導師也要與時俱進。我們也常與業界人士聯系,確保課程符合需求。”
她說,打造一個支持員工培訓的環境是很重要的,除了雇員要知道學習是爲了未來,雇主也不可以太短視,要給員工時間培訓,他們才能把所學習到的技能運用到工作上。
也有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人手不足,一讓員工受訓,日常運作或受影響,導致雇主遲遲不願行動。雇聯會執行理事長沈錦源說,雇主可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減少員工因受訓無法上班帶來的影響。首先是進行在職培訓,讓員工工作時學習。其次是培訓內容模塊化,減少員工缺勤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受訪者的各項得分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其中,16歲至35歲的語言和計算能力,都超越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但35歲至65歲群體低于平均水平。換言之,新加坡人進入職場後,能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
“學曆較高者更可能接受技能再培訓。本地高等學府早在多年前,就強調了課程的廣泛性和綜合性。學曆相對較低者,可能缺乏這方面的學習經曆,若學習與原有領域相差甚遠的新技能,接受程度可能相對較低。”
中小企面對人手不足 員工受訓或影響運作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慣性。她說,當一個人從事同一份工作多年後,突然要換一份工作或學習全新技能,他可能會覺得須從頭開始,心理上難免會難以適應,甚至感到焦慮。
超過30個經濟體參與的第二階段評估正在進行中,結果預計在2024年公布。
雇主盼課程收費低又有成效 培訓業者:須平衡期望落差
因此,專家和學者建議,預算案的宣布也應放眼長遠的規劃,成人培訓更重要的挑戰,其實是如何讓大家改變思維,認識到今天的學習,是爲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成人學習學院創新中心總監沈素卿說,成人學習的其中一個核心精神是“自主”。她不認爲年長雇員或所謂的“老將”,就沒有學習精神,但要資深人員接受培訓,就要讓他們知道意義何在。
另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展開的國際成人能力評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簡稱PIAAC)也顯示,新加坡人在識字和數學能力方面,整體水平比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低。
“其實無論年長或年少,很多人都會下意識抗拒離開舒適區。這是大家都必須克服的。”
主持這項《新加坡人想要的未來工作》調查的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晖晖博士說,年長雇員可能覺得投入培訓的成本大于回報,沒必要也不值得花精力和時間學習新技能。
職場技能培訓課程一般由雇主資助員工參與,但雇主往往要求甚多,如希望既收費低又實用,又要課程能快速完成和可測量上課成效。有培訓業者坦言,無法做到十全十美,除了加強溝通,也有必要平衡雇主和雇員的期望落差。
政府每年通過財政預算案,宣布大筆撥款用作各類培訓和轉型計劃,爲技能提升提供充足的資源和財務支援。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近期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較年長雇員比年輕一代,更不認爲要爲了適應工作上的變化,接受技能再培訓,也相對不願意轉換跑道。
35歲後新加坡人能力 低于OECD平均水平
新加坡理工大學商業、傳播及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黃毅凱認爲,大部分中年雇員面對經濟壓力和家庭負擔,要他們接受技能再培訓,他們須犧牲一定的經濟收入和陪伴家庭的時間,這群人可能會更爲抗拒。
科技發展帶來破壞性創新,讓更多人被迫走出舒適圈,大家也日益了解到有培訓、再培訓以提升技能的必要。然而知易行難,一些雇員特別是較年長者,不太願意爲工作上的轉變受訓,以致踏入職場後,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沒有提升反而下降。
經合組織有近40個成員國,主要是歐美發達經濟體,新加坡非成員國。
紡織服飾訓練中心(TaF.tc)首席執行長陳豔珍遇過雇主無法讓員工上一整天八小時的課程,最終培訓導師分成數天,每天兩小時到店裏爲員工上課。但這樣的培訓模式成本高,不是每家機構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