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報業控股(新報業媒體前身)過去委托權威市場調研公司GfK等第三方研究機構,調查讀者人數和覆蓋率。通訊及新聞部也參考牛津大學屬下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的數據,以及當局一年一度有關新聞閱讀的調查,獨立核實兩項數據。
新報業媒體接手新加坡報業控股的媒體業務後,去年3月啓動內部檢討,發現一些月份的發行量被誇大,誇大程度多達日均9萬報份。
延伸閱讀助傳統媒體應對競爭 保留多元種族聲音 確保信息准確客觀 政府資助新報業媒體三大理由仍成立楊莉明:新報業媒體須履行公共責任 維持公衆信任
在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完成調查並向我們彙報調查結果前,我不會預判結果。如果有任何證據顯示有違法行爲,新報業媒體有義務報警。即使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必須審視,調查揭露了哪些詳情,以評估政府承諾提供的資金。
保障措施已經到位,我們會在必要時行使措施。但目前而言,我們資助新報業媒體能力發展的承諾沒有改變。資助水平經過評估也依然合理。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
資助本地新聞媒體的數碼轉型,關系到我國更大、更長遠的公共利益。新報業媒體仍在調查發行數據被誇大一事,政府目前不改資助決定,資助額也維持不變。
此外,在評估新報業媒體轉型所需的資金時,發行量不是關鍵考量。當局關注的是讀者人數和覆蓋率,計算多少人實際閱讀新聞內容,並由第三方獨立調查。
新報業媒體是一家擔保有限公司,當初由新加坡報業控股注入總值1億1000萬元的現金和股票作爲啓動資金和資産,估計足以運營三四年。
這筆資金意在用于科技開發、人才培養和維護母語媒體這三方面。楊莉明說,預計新報業媒體最初幾年會把約四成資金投入到科技投資和數碼人才,其余用在新聞室的能力建設與培訓,尤其是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新聞室。
楊莉明說,這肯定了當局早前的評估,即媒體環境變得對新聞機構非常不利,尤其是紙質和數碼刊物的訂閱需求減弱。這是發行量面對壓力的原因。她強調,這麽說不代表誇大發行量是對的,但此事再次印證了重組媒體業務的必要。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強調,政府決定資助新報業媒體的理由依然成立,當局評估應投資在新報業媒體科技與能力發展的金額也仍然合理。這筆資金意在用于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以及維護母語媒體。
楊莉明:資助額取決于能否達到KPI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星期一(2月6日)在國會口頭答複議員詢問時強調,政府決定資助新報業媒體的理由依然成立,當局評估應投資在新報業媒體科技與能力發展的金額也仍然合理。
爲確保新報業媒體負責任地使用公共資金,KPI表現和財務報表須由獨立第三方審計師審計,才能提呈給政府。政府也可自行對新報業媒體進行審計。
她也重申,資助額取決于新報業媒體能否達到當局設下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包括新報業媒體産品的總覆蓋率和觸及率,以數碼平台爲重點,以及各母語群體和年輕人的觸及指標。
通訊及新聞部去年2月宣布,接下來五年撥款最高達9億元資助新報業媒體。然而,新報業媒體今年1月披露內部檢討時發現有發行數據被誇大後,當局曾發文告強調尚未發放這筆撥款。
東海岸集選區議員陳舜娘補充詢問通訊及新聞部何時發放第一筆款項。楊莉明回答說,資助協議即將敲定,一旦當局確認KPI和上述保障措施都妥當地寫入協議,便會發放款項。
楊莉明星期一補充說,新報業媒體檢討的是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的財務,而政府在2022財年以前未提供資助,此事因此不涉及公共資金。
她說,政府當初決定資助新報業媒體,原因有三,即幫助傳統媒體應對激烈的網絡競爭,保護從新加坡視角報道新聞的本地媒體,尤其是各母語新聞平台,以及確保公民有准確客觀的信息來源。這些理由依然成立。
新報業媒體也須每半年向通訊及新聞部彙報最新進展,當局對彙報感到滿意才會發放款項。政府會在五年中期檢討資助額,必要時調整KPI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