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吳振華每日步行兩三公裏路程去學校,下午在烈日暴曬下走回家,到家還要幫忙打雜,比如種菜、挑水、養家畜。他說,晚上溫習功課時,已經累得快要趴下,再加上油燈的燈光昏暗,實在是暈暈欲睡。
時尚和家電零售、大使、演唱古典音樂歌劇,這三項看似毫無關聯的事項,卻是本地企業家吳振華(63歲)的最佳寫照。
吳振華出生在馬來西亞森美蘭州一戶貧困家庭,家中共有九個孩子,一個孩子出生四周就夭折,兩個姐姐送給別人家撫養。
Border Mission接下來要進行的第二個項目是幫助殘障者及他們的家庭。
他認爲,企業家的DNA就是不懼未知,不論是新的行業、新的國度,都能夠去適應,不論是什麽種族和宗教,企業家也能適應。
吳振華透露,已經有900多人參加過機構的慈善活動,他們多數是年輕人,最小的有八九歲的孩子,父母從小就培養這些孩子的愛心。
自小熱愛演唱的吳振華去年考獲古典歌劇演唱的音樂榮譽文憑。(受訪者提供)
吳振華說,其實不論是創業,還是學習音樂,上進心和學習能力都是關鍵,企業家的上進心往往比一般人要多幾倍。他透露,接下來要學習馬來語。
1999年,奧斯國際與哈維諾曼Harvey Norman Holdings組成的聯營公司,以3600萬元購入了第一控股的50.6%股權。2008年第一控股收購電器用品連鎖商電器城(Electric City),旗下的商店隨著更名Harvey Norman。
之後,家中最小的弟弟加入,三兄弟設立合夥公司奧斯貿易公司,開始從日本、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泰國及印度尼西亞進口時尚鞋子。到了1987年,公司的業務擴大到貿易和分銷進口來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名牌鞋,著名的牌子包括Christian Dior及Yves Saint Laurent。
冠病疫情暴發帶來網上購物熱潮。但吳振華發現,仍有九成的客戶選擇到實體店購物,因爲網上買電器缺少了專人解析。另外,疫情促成在家辦公的趨勢,帶動家電的生意增長。
他2010年開始學習古典歌劇演唱,去年7月參加考試,獲得倫敦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的音樂榮譽文憑。
吳振華是本地上市公司奧斯國際(Ossia International)的創辦人之一,以運動鞋起家,後涉足時尚休閑用品。
他發現,本地有許多老人推車撿紙皮報紙,但獲得的關心很少。“我去見他們時,他們也不會伸手要錢,他們靠自己的雙手撿紙皮。”
讓吳振華感到欣慰的是,家中失散多年的兩名姐姐終于與家人團聚了。
工作多年後,他發現生活還是沒多大起色。他對同樣在打工的哥哥說:“藍領工作對家庭不會有什麽貢獻,我們永遠都會是這個情況。”
Border Mission也和回收商交涉,爲這些年長者爭取到更高的賣價。
談到年幼時的艱辛,吳振華雖然用了“辛苦”“傷心”等字眼,但他的語調相當平淡,處之泰然。
家中孩子漸漸長大外出打工,但吳振華發現,家庭狀況並沒有多大改善。他決定放棄學業,另尋出路。他對父親說:“我不是念書的料,不會讀完大學。”
當時Harvey Norman的業務主要在澳洲和新西蘭。吳振華認爲,亞洲地區具有潛力,未來是個增長市場,想說服對方來投資。
回到新加坡後,他開始物色合適的電器零售商企業,看中當時由彭氏(Pek)家族所掌控的挂牌公司第一控股。這家公司在新加坡經營電子城零售店,因爲競爭激烈,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業績一度陷入虧損。
2015年,吳振華和太太設立慈善機構Border Mission。
他也是家電商Harvey Norman在新馬兩地業務的合資方。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新加坡駐摩洛哥非常駐大使,協助促進兩國外交關系。
兩姐年幼送人 失散多年終團聚
電器零售強調購物體驗與服務
他于2017年開始擔任這項職務,當初接到政府邀他前去面試時,他感到十分意外。
吳振華63歲時取得大學資格,今年准備參加畢業典禮,戴上四方帽領取文憑。
機構目前已送出約100輛平板推車,但距離1000輛的目標還很遠。
吳振華說,本地的Harvey Norman引進澳洲的經營理念,賦予經理級員工更大的權力,讓他們更有動力。他說,經營電器零售不能一直靠打折來吸引顧客,而是要提升整體的購物體驗,通過銷售服務以及售後服務贏得顧客的信賴。
談到合作成功的秘訣,他說:“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共識非常重要……不要一直想著自己要做大股東,要引入優秀的管理層。家族企業如果一直100%牢牢掌控,會吸引不到人才。”
不過,創業期間因工作忙碌,他不得不暫時放下這個愛好,直到10多年前再次“拜師學藝”。
自食其力讓垃圾重生是種綠色善舉
年幼時的經曆讓吳振華決定回饋社會。“回想起我的過去和貧困的背景,我可以理解一個家庭把孩子送人的痛苦決定。”因此他想從社會最貧困的階層著手做慈善。
于是機構從多方面幫助他們,有些年長者家裏雜亂,就贈送他們倉儲用的架子,也送平板推車,可以裝載更多紙皮。機構評估某一款日本制造的平板推車最合用,輕巧且容易推動,每部零售價約140多元。
1990年,吳家三兄弟將業務擴展到運動用品,成立奧斯國際公司,很快就在這個行業樹立名聲,意大利、西班牙、美國、英國、法國及日本等國際名牌運動用品和休閑用品,紛紛委任公司爲獨家代理商和特許經營商。之後奧斯集團將業務擴大到時裝、行李箱、戶外用品等。公司于1996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他說:“抱病的二姐在年幼時送給了別人家,當時父母親覺得,如果留在家中,她會沒法生存。大約20年前,二姐開始尋找家人下落,聯絡上居住在吉隆坡的大姐。之後大姐想要找回另一個失散的姐姐,通過當年的中介,終于找到了居住在柔佛州峇株巴轄的她。”
吳振華經常參與活動。他說:“我們也在教育公衆,積極改變人們對這些年長者的稱謂,從‘撿紙皮的’改稱‘城市環保者’。這些年長者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賺錢,所從事的工作,是把垃圾再循環,很環保,協助維持健康綠色的環境,很值得人們尊重。”
接大使任命有感:企業家DNA就是不懼未知
去年12月吳振華(左五)與在本地工作生活的摩洛哥人一同觀看世界杯足球賽。 (受訪者提供)
出身貧困的吳振華不忘回饋社會,幫助身在困境的弱勢群體,八年前創辦慈善機構Border Mission。
自年少時就熱愛音樂和歌劇演唱的吳振華,去年成功通過了古典音樂歌劇演唱考試,拿到文憑。
吳振華與諾曼合作至今已有23年,創辦人的管理經營專長,加上吳振華的團隊在整個區域的實地經驗及人脈,讓合資公司可以計劃下來進一步拓展馬來西亞市場,到2028年增加到80個店面。
包括奧斯國際在內,吳振華一度掌控七家上市公司,例如後來在2015年被中信集團(CITIC)收購的廢水處理公司聯合環境技術(United Envirotech)。其他包括運動用品和服裝分銷公司VGO Corporation、第一控股(Pertama Holdings)、互聯網科技集團(Internet Technology Group)等。
去年底的世界杯足球賽,摩洛哥隊闖入四強,吳振華在體育城爲在本地的摩洛哥公民舉辦聚會,一起觀看比賽。
吳振華的大哥15歲就隨父親上山打工賺錢,不料一天一棵樹幹倒下,他被壓斷了腿。吳振華說,大哥算是童工,沒有保險,失去了工作能力,卻得不到任何賠償。這段經曆讓他深深感受到要努力發奮。
從商30多年後,吳振華決定要回饋社會。他說:“成功(對企業家的定義)是什麽?賺多少錢?生意做多大?有多出名?很多人是這麽認爲。其實到了一定的階段,企業家就會考慮慈善事業。”
吳振華說:“我們那時候根本沒有精力去考慮這個問題,也沒有想過會有什麽風險,因爲沒有什麽會比我們以前的生活更加辛苦。”
對音樂的愛好可以追溯到年輕時候。到新加坡後不久,他加入一個教會的合唱團,從音符學起,並且通過了聲樂五級考試。
1999年,吳振華在澳大利亞時聽朋友介紹一家電器零售商的本益比(PE ratio)高達40倍,便立刻約了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哈維(Gerry Harvey)吃飯。
送推車支持撿紙皮 尊重城市環保使者
冠病暴發之後,吳振華幫忙爭取到醫療設備,運往摩洛哥,進一步促進兩國的關系。
從鞋廠打工仔到自己設廠
他的父親自幼是孤兒,駕駛卡車,每日上山砍樹爲生,母親隨父親上山爲工人煮飯,家裏靠父親一人微薄的收入過活。
吳振華與夫人(後排右二和三)和Border Mission志願者帶紅十字會殘疾人士之家(Red Cross Home for the Disabled)的居民去濱海花園。 (受訪者提供)
知名的電器和家具零售商Harvey Norman也是由吳振華帶入新加坡和本區域的。
吳振華說,大使的工作是爲兩國之間的關系搭起一座穩固的橋梁,鼓勵雙邊訪問交流。
一度掌控七家上市公司
吳振華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回憶起,全家人住在簡陋的板屋,屋頂由鋅板拼成,每逢雨天會漏水,他和兄弟姐妹要趕快拿10多個水桶到處接水。家裏沒有自來水和電燈,到晚上只有一盞油燈。
吳振華的另一個身份是我國駐摩洛哥非常駐大使。
爲了賺取一些零用錢買午餐,吳振華在巴士停車站幫忙賣甘蔗水,也幫忙收割和曬橡膠。他說,當時紅字牌牛奶進行一項活動,每找到一個蓋子交給商家可以拿到5分錢,所以他就到垃圾堆裏撿蓋子。
雖然之前從未去過摩洛哥,對這個北非國家知之甚少,吳振華說:“我的(事業)成功離不開我的國家。只要國家需要,我就願意。”
無論創業或學音樂 上進心是關鍵
開始時,公司是獨資企業,也就是說公司如果遇上財務問題,業主要全權負責。
吳振華說:“若要收購家族企業,千萬別說‘收購’這兩個字,而是說‘我們來投資好嗎?’,但是股份要稍微多一些,超過一半。”
15歲那年他來到新加坡,在一家小型鞋廠打工,吃住都在工廠。他的哥哥和姐姐那時都已在新加坡打工。不懂英文的吳振華很吃虧,于是他通過看報紙和聽電台廣播自學。
每星期上兩次課,一次一個半小時至兩小時,他笑說,自己是班裏年紀最大的學生。
1982年,吳振華和孿生弟弟及一名朋友合作開小型工廠,朋友做鞋子的上半部,自己做下半部。他動用自己的儲蓄,同樣在新加坡打工的姐姐參與投資,買了機器和皮料。
Harvey Norman目前在本地共有12家店面,位于美年徑(Millenia Walk)的旗艦店,面積有10萬平方英尺。2003年,Harvey Norman在馬來西亞開設第一家店面,目前共有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