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本地共享汽車公司強調,旗下車輛都有定期維護,違例客戶將被禁用服務,但拒絕透露自家汽車近年的車禍數據。
“客戶可選擇購買附加人身意外險來獲得額外保障,我們將幫助客戶申報事故。公司近年來平均每周禁止一至兩名客戶使用服務。”
發言人提醒,無論多小的交通事故都要通報租車公司,保護自己也避免日後被追責。
他引述一篇2017年發表在《先進交通雜志》的研究指出,相比其他車輛,租用車撞車概率更高。除了不熟悉車型,這類汽車的駕駛者較年輕,經驗不足,對租用車更沒有情感上的依存,即撞毀損壞也不會心疼。“租用車和共享汽車在使用時長上的確有所不同,但用途類似,同理可得,共享汽車車禍率確實比其他汽車高。”
Drive lah創辦人高拉夫(Gaurav Singhal)則說,公司2019年創立至今,處理過53個意外索賠,其中一名司機不幸身亡。“2021年車禍案例微升,之後有所下降,其主因是疏忽駕駛所致。2022年公司禁用了約2000名違例客戶。”
租車公司同樣也得這麽做,保費一般包含在租金中,但法律並沒有規定須爲駕駛者或自身汽車損壞購買保險。
BlueSG新加坡負責人林貞輗指出,公司成立至今未發生嚴重車禍。“意外事故一般是人爲因素所致,如疏忽駕駛或沒遵守交通規則。爲確保公路安全,我們通過車內告示及社媒等,多方面宣導駕駛者安全意識。”
普通保險協會發言人提到,一些報道稱用戶所須支付“超額”介于5000元至1萬6000元,但要留意,這些金額是用戶和租車公司之間的條款,與保險公司無關。
本地大部分共享汽車以電力驅動。但符永江指出,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電動車比汽油或柴油車更易發生車禍。
國大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帕泰克(Prateek Bansal)則補充道,共享汽車公司難以查證駕駛者是否符合資格。“就比如某人可以借用另一人的賬戶來解鎖並駕駛共享汽車,即便他本身沒有考取駕照。”
本地交通咨詢公司TTS Group董事經理符永江解釋,車禍發生的主因有四種,分別是車況、駕駛者情況、天氣和路況,但後兩者較不可控。
新加坡普通保險協會發言人受詢說,我國法律規定所有車輛都必須購買第三方責任險,以保障其他公路使用者在發生意外時,獲得應有補償。
社交媒體最近頻傳共享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貼文,有的撞毀充電樁和垃圾箱,有的開上了路沿,超速行駛者也屢見不鮮。1月13日,一輛GetGo共享汽車疑闖紅燈猛撞巴士,造成一死六傷。
若出意外駕駛者或須付賠償金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星期二(2月7日)通過書面答複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議員嚴燕松的國會詢問時指出,我國現有交通安全措施旨在減低車禍發生率,交通警察會持續接觸和教育駕駛者如何安全駕駛,並加強執法。當局目前沒有監測涉及共享汽車車禍的數據。
“因此用戶應在租車前花時間細讀租約,了解自己須要爲租用車和第三方車輛支付多少賠償金額,租約內列明的‘超額’可能因汽車類別、駕駛者的年齡和經驗而不同。”
駕駛共享汽車時出意外,駕車者可能要賠付一筆賠償金,不能全由保險包辦。
業者:打造身份驗證功能 確保符合條件者才可駕駛
若不幸發生交通事故,用戶和租車公司將按照雙方先前簽訂的租約執行賠付流程。一般而言,租約會列明用戶須賠付租用車和第三方車輛“合約性超額”(contractual“excess”),具體金額則依不同公司各異。
Tribecar發言人說,雨天路滑會提高車禍發生率至四倍,旗下汽車車禍率卻呈下降趨勢,至今沒有任何傷亡。
“除了推出宣導活動,公司也與其他機構打造身份驗證功能,確保只有符合條件的客戶可駕駛汽車,避免服務被濫用。”
GetGo執行董事卓庭豐說,隨著行業規模擴大,知名度變高,相比私人汽車,共享汽車發生意外時更可能被公衆拍下放上網,加深它更常發生車禍的印象。
共享汽車便捷價格實惠,近來深受本地年輕駕駛者的擁簇,但駕駛者往往經驗不足、開車時較不專心,可能是近來相關交通事故頻現的原因。
本地交通咨詢公司TTS Group透露,車禍發生的主因有四種,分別是車況、駕駛者情況、天氣和路況,但後兩者較不可控。研究指出,租用車的駕駛者較年輕,經驗不足,對租用車更沒有情感上的依存,相比其他車輛,租用車撞車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