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農村,政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推廣天然氣進村入戶工程。
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數以萬計的農戶已經開始使用天然氣。
對于很多習慣用傳統的能源做飯取暖的人們來說,在有些地方天然氣竟然成了擺設,使用率並不高。
據作者觀察,在使用天然氣方面,有些農戶積極性似乎並不很高。
主要原因是,目前在農村外出務工者較多,家裏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每天吃飯的人不多。
很多家庭在10多年前已經配備了電飯鍋、電磁爐等之類的電器設備,用這些設備做飯,還是非常方便的,而且費用也相對較低。
用電做飯很受人民的歡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天然氣的推廣和使用。
但用電做飯比用天然氣的人多也不是絕對的。
一般來說,年輕人熱衷于使用,老人們似乎不太感興趣。
這主要原因是,沒安天然氣之前,人們都是燒火做飯,以柴火或稭稈爲燃料,隨著倡導稭稈還田,幾乎是沒有玉米稭稈可燒。
有的老人覺得燒液化氣太費錢,燒柴火做飯還不費錢,老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天然氣,其實就是覺得燒天然氣太費錢,並不主要因爲使用天然氣很麻煩。
年輕人認爲天然氣做飯既幹淨又方便、快捷,覺得很省事,所以年輕人喜歡使用天然氣。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認爲,用天然氣做飯沒有用柴火做飯好吃。
這裏面有沒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呢?
作者認爲,天然氣做飯的溫度,相對來說,比柴火做飯的溫度稍高一些,做出來的飯的味道和口感,也許比不上柴火。
尤其是炸東西吃,如果使用用天然氣,控制不好火候,容易炸焦或炸糊,這是很常見的。
如果使用習慣了,掌握住了用天然氣做飯的火候,其實用天然氣做飯,與柴火做飯的味道是一樣的。
農村幾千元安裝的天然氣成使用率不高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用燃氣冬天取暖,價格高,費用貴,而且效率低,房子大一點,根本起不到作用。
原因是農村的房子基本上沒有作過保暖處理,燒暖氣,更費燃氣。這導致燃氣供暖,費用進一步上升。
對此,作者認爲,有關部門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做些努力,讓天然氣成爲人們使用的主流。
第一,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天然氣使用的宣傳力度,使人們摒棄傳統做飯的習慣,使用幹淨、清潔的能源。
第二,地方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使用天然氣的補貼力度,而且對農村的補貼應該具有可持續性,不能說今年補了,明年就不補。
第三,能夠免費更換燃氣具設備,比如可以定期送天然氣竈具,定期更換燃氣取暖設備之類的東西,讓人們看到政府支持和推廣使用天然氣的力度和信心。
第四,有關部門應該普及一些天然氣使用常識和安全操作規程,讓人們正確使用天然氣,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尤其是用天然氣取暖的方面,要嚴防煤氣中毒事故的發生。
大家怎麽認爲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