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電視台工作總會遇到很多趣事,能看到明星,做選秀評審,但誰能想到選擇這個工作,竟然是因爲讀書太難?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書。
·鄭麗貞 Tay Lay Tin
相遇
我青春的起點始于與電視的相遇。念書時,經常爲了追看午間的英語肥皂劇,下課後,無論如何一定要及時回到家,守在電視機前。腦子裏都是故事。看到動人的情節和浪漫的畫面時,更是熱血沸騰,立志要進入電視台當編劇,當導演!大學畢業後,沒有好好地去找與本科相關的工作,卻以資料撰稿的身份考進電視台,開啓了我喜歡寫故事、愛講故事的人生。
魅力
電視資料撰稿的工作是多面性的。會寫只是基本條件,真正要駕馭的功夫其實不少,不但要會挖掘、辨識、分析、查對和整理資料,而且對事物的好奇心還要比別人多,比別人強,因爲好奇和求知欲是這份工作最大的資産和推動力。搜集資料時,也絕對不能一味地聽說聽說,因爲如果沒有確切來源,那麽聽說也就只是道聽途說,不能作數。90年代,隨著電纜電視以及電視頻道的激增,媒體改革浪潮,排山倒海而來。90年代末,大家開始通過 Google 尋找資料。一時間,任何資訊是隨時隨地觸手可及,那我們找資料做節目,應該越來越容易了!其實恰恰相反。若大家都能Google 到的東西,算什麽鮮爲人知呢?誰要再看和再聽他們早就知道的故事和資訊呢?即便如此,Google 還是一扇敞開著的大門,走進去了,能夠深入到哪裏,挖到什麽更深一層的新鮮好料,還是要靠電視人自己的敏銳觸覺和洞察能力。
青澀
初出茅廬。有一次,在一個時尚的美發院拍攝現場,受訪者是一位年輕時髦的女美發師。拍攝不是很順利,她一直沒辦法整理自己的思緒,說話東一塊,西一塊的,讓人摸不著頭緒。青澀的我努力嘗試各種方法糾正,改啊!改啊!一直不行,20分鍾後,什麽都沒錄好。我正苦苦思索,該怎麽做時,受訪者忽然站了起來,大聲喊叫,“又不行!你搞什麽嘛!不拍了!你們走!”我頓時嚇呆了。
當年青春年少,就靠著一股沖勁和熱忱做事,沒能處理好受訪者的情緒。最後當然是要收拾很多殘局,不但被投訴,還被老板訓了一頓。現在回想起來,即便那是一個很不愉快的經驗,然而,作爲媒體人,我深信堅持正確無誤和完整的語文表達是必須的,這一點,直到今天,我始終堅信,務必捍衛到底。這是我電視人生寶貴的第一堂課。
清晨6點鍾。在《早安您好》清晨節目的化妝間,我一直沒辦法聯絡上該到攝影棚的嘉賓,糟了!最可怕的事情終于要發生了,現場直播的訪談節目沒有嘉賓,該怎麽辦呢!心裏好急!想啊!想啊!最後決定撥電給節目的監制,也就是當時我們資料撰稿組的老板,文樹森先生,勞請他上節目頂替。他二話不說,馬上趕過來。之後,多麽擔心會被他訓罵一頓,沒想到,他卻因節目能夠如常播出贊我做得好。那一瞬間,天空忽然間出現了一道彩虹,眼前世界變得格外美麗!
即便態度誠懇,內心充滿激情,但由于性格使然,我經常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這麽多年來,一路上的光景雖然燦爛迷人,但也步步艱辛,苦澀不堪。且行且學習,穿梭于光影之間,還是令人著迷,讓人樂不思蜀的。
進修
90年代初,成功申請到公司的獎學金,我到美國賓州費城攻讀一個大衆傳媒的碩士課程。這個課程主攻大衆媒體對社會與民生的長遠影響,爲什麽必須敬畏影響大衆的媒體職責,爲什麽必須正視媒體的無窮威力和殺傷力。這次的進修讓我對我的工作更是激情無盡。
講真話
90年代末至千禧年中,全球興起一股選秀潮,我在華文綜藝制作組也參與了不少,其中《絕對Superstars》和《明星偶像》這兩個節目最讓我印象深刻。
2014年中國好聲音在新海選,與三位評判合照。左起:監制林祥平、作者、方鍾桦和黎沸輝。
不會讀書就去演戲吧
2005年,選秀節目《明星偶像》的初選在碧山廣場舉行,現場人潮洶湧,參賽的人和圍觀的人一樣多。有一個18 、19歲的年輕人上台。我們問他爲什麽來參賽。
“媽媽說我不會讀書,就去演戲吧!所以我就來了!”他輕松的回答。
“爲什麽?你覺得演戲很容易嗎?”
我馬上回應 “嗯!我想應該比讀書考試容易啦!”他一說完,現場一片嘩然,笑聲不斷。“不讀書怎麽讀劇本,不讀劇本,怎麽演戲?”
“演員要每天進修,學習,要很努力,要……”。
丟了一堆的問題讓他快招架不住了!現場也熱鬧哄哄。現在回想,這像是捍衛我們工作尊嚴的一個自然反應。
“很多人不知道演員背後的辛苦!”評審之一,新傳媒演員陳泰銘在選拔賽結束後, 丟下了這句話。
這個年輕人就是鄭榮民。他很努力,表現很好,後來還在另一個選秀節目——《永不言敗》獲得冠軍。
2020年9月在食閣巧遇鄭榮民。
怎麽可以閃躲鏡頭
2006年初,《絕對Superstars》在大巴窯中心進行初選,我負責在現場追蹤花 絮。哇!當時場面實在浩大,長長的人龍,都是年輕人,個個青春洋溢,神采飛揚,大家都抱著明星夢想而來。走啊,拍啊, 忽然眼前一亮,迎面來了一位披著亮色長發, 肩上挂著一把大吉他的年輕人,我馬上指示攝像隊緊跟著他,沒想到,他發現之後,竟然轉頭閃掉,一下子,就不見了人影,完全消失在人群中。
複選時,我負責評審的工作。這一天,就在大巴窯底層的會議室,門一打開,一個披著一頭亮色長發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他一看到我,臉色急了。演員藝人若不能大方自若地站在鏡頭前,那幹嘛來玩這個遊戲呢。自己當時很多事,找了一個機會,半訓斥半玩笑地告訴他這個規則。這個人就是今天在娛樂圈能唱能主持的喜劇演員,田銘耀。
2014年作者與李榮達(右一)當《校園Superstar》的評審。
有話好好說
在《紅星大獎》彩排現場,我們都會提醒和叮囑頒獎嘉賓和衆多入圍的新傳媒藝人,務必熟記話稿主題和准備好致謝詞。本著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單純想法,對于新傳媒的藝人們,我更是特別苦口婆心,半嚴肅半玩笑地,請大家認真面對這個年度盛事。
2002年,香港影視巨星劉德華和梁朝偉是我們紅星大獎會上的重量級頒獎嘉賓。節目制作組是在開播前幾天才接到這個讓人欣喜若狂的消息。真的太振奮人心了!
《紅星大獎》2010彩排現場,作者與頒獎嘉賓香港女星米雪台上對稿。
當天,在後台,一如既往的人來人去,熱鬧喧囂;就在一個藝人休息區的走道上出現了那兩位天王巨星,他們風塵仆仆,直接從機場及時趕到現場。人還沒坐定,他們就馬上詢問節目流程、細節和重點,同時很耐心地和工作人員核對過所有的入圍片段和入圍者名單,對于那些不熟悉的漢字讀音,他們還要求我們把同音字寫在他們的手掌心備用。即便這些都只是小小動作,然而, 他們對節目的用心和認真讓我們肅然起敬。兩位巨星之所以能夠在影視圈屹立不倒、叱咤風雲完全是有迹可循的。我想,謙卑有禮、虛心受教、力求進步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紅星大獎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獲獎藝人的致謝詞,因爲他們在台上所說的每一句話,不僅僅會牽動每一個觀衆的心,更是他們爲自己一年來或多年來的耕耘作總結。
資深諧星和主持人李國煌上台領獎無數次。他曾說過,能夠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情懷,可是一件何等令人驕傲的事情啊!當它是辛勤耕耘成果也好,當它是幸運之神眷顧也好,它都是一份榮耀,因此,我們都必須好好珍惜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這肯定是致謝者畢生難忘的生活體驗和磨練;若說它也是無數個收看者人生的啓發和借鏡也不爲過。
創意來自生活
一次,我的小車在出廠3個星期後,被送回去調整零件。應當取回車子當天, 驚聞車子在試車時遇上車禍,被撞得面目全非。在和車商商討賠償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事實,所有的合約內容,即便一般都字小深奧,然而絕對不能一知半解。于是,經過幾天的腦激蕩後,我們編排了一個以生活法律爲主的法律談話性資訊節目,那就是後來由郭亮、權怡鳳和王祿江主持的《Law By Law》。我們以買賣、雇傭和服務爲主,提醒大衆,細讀每一份合約的內容。
創意的力量大,而生活就是我們的創意泉源。很多時候,珍貴的點子就是這樣跳出來的。仔細回想,我們制作節目時,總喜歡先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上的各個角落,呼吸著每一個地點每一時代的氣息,再感受一下當下的氛圍。經年累月, 我們的觸覺也變得敏銳了,什麽是潮流,什麽是過氣,也許沒辦法具體形容,但是,絕對可以感覺得到。電視人和觀衆是相互依靠的;能幹,具前瞻視野的電視人可以帶領觀衆;聰明,前衛的觀衆也可以影響和左右電視人的制作方向。
小小漣漪
2000年之後,旅遊節目興起,從早期的《奇趣搜搜搜》《驚喜一整天》到後來的《有話好好說》《大腳印》和《自由腳步》,層出不窮;我也因此經常帶著攝制隊世界各地趴趴走,其中,跟很多外地朋友,有各式各樣的摩擦和較勁,萍水相逢,緣分各異。
Shut Up
一次,在荷蘭的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拍攝綜藝節目《有話好好說》。“真是的, 又是來這裏。監制,先休息一下!”助理說完,吐了吐舌頭。我無奈的望向窗外,烈日當空,不遠處熟悉的遊樂場,我從這個角度已經看了不止5次了。
“Laytin,我跟你說,大衛就是希望你這樣,看看窗外的美景,享受濃濃的 咖啡,什麽都不要做。那麽我們可以休息,他也可以收工了。”李國煌端了杯咖啡,在我旁邊坐了下來。大衛是我們這次拍攝的地陪,是個在荷蘭待了一段時間,自稱是阿姆斯特丹地頭蛇的華籍男子。
這天早上,我們就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花街上。一整排的零食檔口,擺出來的貨品,琳琅滿目,太吸引人了。我立刻讓主持人李國煌和王建複直接過去和他們聊聊,攝制隊也隨著跟拍。後來發現攤主不說英語,我立刻讓站在一旁的大衛幫忙翻譯,沒想到,他動都不動。我再問,他還是不理。我再叫他:“大衛!”, 話還沒說,他竟然對著我大喊:“Shut Up”。
我快步走向攤位,“Cut!不拍了!我們走!”
接著,我們兩個開始在美麗的花街上吵了起來,一前一後。
大衛當然希望我們什麽都不做,就在他的咖啡館悠閑消磨一整天,因爲這是他們的生活形態,可是,我們不行,我們有工作在身啊!離開咖啡館時,我腦海裏一直盤旋著大衛喊出來的那句,“Shut up”。
荷蘭之行的後半場,大衛依然慵懶,只要一上外景巴士,他就大談他家裏的兩條大狗,對我們要拍攝的內容和地點,毫無興趣。最終,我們是自己到大街上, 甚至挨家挨戶,叩門找會講一點英語的荷蘭人幫忙。
電視力量大
從1994年起,20多年來,新傳媒華文綜藝組制作過無數個成功超標的慈善籌款節目。回溯起來,每一個制作過程都是腦汁絞盡,熱血奔騰的。早期的慈善節目偏向衆藝人挑戰高難度的雜技表演。現在回想,當年目睹藝人們落力挑戰極限的演出,真的讓人驚心膽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鄭斌輝騎摩多車,在台上單闖難關;歐菁仙步步驚心,攀爬刀梯等等。看他們在現場卯足全力的表演,所展現出來的群策群力和無私獻愛的精神,實在讓我欽佩不已,至今難忘。
後期的慈善節目著重在藝人們的藝術創意。驚險刺激少了,但多了驚喜和暖心的刻畫,一樣感人,一樣成功。編排慈善節目內容時,我們會把等待援助者的生活面貌真實地反映出來。這過程時而糾心難受,時而殘忍無情,然而,本著慈善初心,我們盡力講好每一段真實的故事。
2011年慈善籌款節目《萬千金輝照樂年》的制作團隊,作者在第一排右二。
一個女人的世界
有一次,我們拜訪的一位受益者,百病纏身。她獨居的窄小客廳,堆滿雜物, 只有一條可讓一個人通過的走道。在炎熱的太陽下一路走過來,我頭腦已經一片茫然,眼前女人的世界印象難以磨滅。
“來!喝杯冰水,天氣太熱了!”她熱情的招待我們。
“可以拍您的故事嗎?”我們鼓起勇氣問她“可以啊。”
她困難地吞著口水,細說她坎坷的人生。全程,臉部不停地扭曲著。問著, 寫著,這個女人也有家人,不過,一家人漸行漸遠,後來都失去聯系。返回公司的路上,大家都格外地安靜。電視人的心是柔軟溫熱的,這一刻,除了想如何讓節目幫到她之外,大家也在反思如果自己處在逆境中會怎麽做。她那不停扭曲的臉,那條只能讓一個人通行的客廳走道,她那努力活下來的精神……我至今曆曆在目。
3個小時的現場節目一開播,我們經常會跟著善款通數的走勢而調整節目的內容和流程,現場那種分秒必爭,精神緊繃的氛圍,所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然而,只要善款通數飙升,我們還是會高聲歡呼,所有的壓力也在這一刻,馬上被抛到九霄雲外。往往,我們確信,只要好好做,我們是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改變他們的世界和人生。
一則簡訊
“監制,你好,偉偉剛傳簡訊給我,我們約好明天一起吃午餐,謝謝!”節目《放下》剛播完,我收到節目主人翁阿明傳來的簡訊。
偉偉是阿明14歲的孩子,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和偉偉見面了。看了簡訊,我內心澎湃不已。半年前,當他在我面前述說他傷痕累累、狂野不羁的青春故事時,聽著,聽著,我的心也跟著慢慢地在撕裂,他把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話都說了。
電視的影響力是實在深遠的。一段影像或者一個節目,能讓我們換個角度,重新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左起:陳婷、陳秋霞、蕭雅琴和作者。
電視風情萬種 讓人怦然心動
我一直是一個工作導向的人,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如今回首,我這輩子只專心做一件事,那就是電視。這份工作記錄了我熱情姿彩的成長之路。多年來,非常我在電視圈的好朋友。
在2017年搬到緯壹新園區的第一個新年聚餐會留影。
珍惜一群至今還相互扶持的圈中摯友,尤其感激老板林培琴,新傳媒華文綜藝制作組的主管。我們共事多年,在我必須照顧和陪伴年邁雙親的時候,她做了很暖心的安排,讓我能夠工作和家事兩邊兼顧。記憶是美好的無價之寶,應當好好收在屬于自己的角落,當不做電視時,除了關注傳媒,文字空間會是另一個可以任我翺翔的藍天吧。
鄭麗貞
作者簡介:
鄭麗貞1985年以資料撰稿員身份加入電視台。之後從編導逐步擢升到策劃、監制、資深監制。期間機構更名3次:新加坡廣播局,新加坡電視機構和新傳媒集團。在華文綜藝制作處工作35年,參與過各類型大大小小節目的制作。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爲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爲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爲觀衆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點擊這裏,可直接購買此書。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衆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