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首席研究員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婦産科榮譽顧問醫生楊有亮教授星期一(2月20日)在記者會上解釋,肌肉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代謝糖原。因此,肌肉量越多,糖原就會消耗得更快,從而避免胰腺在不斷分泌胰島素時不勝負荷,提高糖尿病風險。
肌肉越多糖原消耗更快
參與研究的洪瑞霞(67歲,退休)2014年因更年期症狀到醫院求醫,並受邀參與研究,希望能獲得全方位的健康檢查和知識。
肥胖和飲食不當可導致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但亞洲中年婦女的身材比歐美婦女瘦小,也注意健康飲食,卻面對更廣泛的糖尿病問題。全球超過六成的糖尿病患者預計來自亞洲,而到了2035年,我國每五名成年人當中,預計有一人患上糖尿病。
她鼓勵中年女性加強力量訓練,例如上保健促進局的官網搜索簡單運動視頻並跟著做,平均每周訓練三天,每次20分鍾至30分鍾。
本地研究發現,上下身肌肉力量弱的中年婦女,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比肌力正常者高出超過一倍。研究員因此建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一些抗阻力運動,包括在家中舉礦泉水瓶等簡單的重量訓練。
她約三年前退休後,就聽取醫生的建議,開始到附近的體育場快走,從而改善了長久的膝蓋疼痛問題。如今她也會定期拉伸,並把500毫升的礦泉水瓶當啞鈴來進行力量訓練。
這個研究是團隊約2014年展開的女性綜合健康計劃(Integrated Women’s Health Programme)的其中一個項目。這項計劃之前也曾發表與性功能障礙、睡眠窒息症,以及脊柱骨質疏松症等婦女健康的研究報告。
結果顯示,13.1%女性的上下身肌力都差。糖尿病患者更普遍出現上身與下身肌力差的表現,沒有糖尿病的參與者,上下身的肌力表現更多爲中等。
研究結果顯示,本地中年婦女若上身肌力弱,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6%;下身肌力弱,糖尿病風險則增加59%。若上下身肌力都差,糖尿病風險則高出137%。
去年,國大醫院和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的研究員針對1170名年齡介于45歲至69歲的華巫印族婦女進行上下身的肌力測試和血液檢查,發現本地中年婦女若上身肌力弱,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6%;下身肌力弱,糖尿病風險則增加59%。若上下身肌力都差,糖尿病風險則高出137%。
她受訪時說:“我沒有想過肌肉力量會與糖尿病有關,因此參加了研究後,也開始調整運動習慣。”
國大醫院婦産科高級顧問醫生蘇珊(Susan Logan)指出:“大多數的本地女性因工作忙碌,普遍出現久坐問題,尤其比起年輕女性,中年婦女一般較不可能有到健身房進行力量鍛煉等運動的概念。”
公衆也能在家中自行做下半身的肌力測試,只需在不到12秒內獨立完成五次從椅子“坐下站起”的動作,雙臂交叉握肩。若不能在限時內完成挑戰,顯示下身肌力弱。上半身的測試則得到診所接受握力測驗,握力低于18公斤的人上身肌力差。
參與調查的人當中,12.1%是糖尿病患者,超過半數超重或肥胖。不過,研究已撇除參與者的年齡、種族、教育水平、絕經狀態、吸煙和肥胖等因素,除了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