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球氣溫不斷上升,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與損害日益嚴重,尤其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低窪小島國,如新加坡。
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最終就設立這樣一個基金達成協議。不過,由于資金來源、哪些國家應提供資金等存在爭議,因此成立基金的問題將交由一個過渡委員會負責討論,並于今年的大會上提出建議。傅海燕說,我國將積極參與這個過渡委員會的工作。
在去年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上,各國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協助脆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導致的損害和損失。
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答複說,我國將通過分享專業知識,爲區域保育做出貢獻,也會更新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戰略。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星期五(2月24日)在國會答複貝理安(阿裕尼集選區)的口頭詢問和補充提問時指出,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的細節仍在制定,包括各國將如何注入資金、發展中國家該如何從中獲取資金等。
我國將積極參與聯合國爲協助脆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而設立基金的籌備工作,而未來我國也可能是索賠方之一。
作爲小島國群體的一員,我國和發展中國家不斷呼籲設立相關基金,對那些最易受氣候災害影響,但對于導致氣候變化責任較小的國家做出補償。我國是缺乏天然資源和高度依賴環球貿易的小型經濟體,因此屬于發展中國家。
貝理安在另一個口頭詢問中,問國家發展部是否會資助我國,以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承諾之一,即在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
她說,各國還沒有機會在全球範圍討論這個基金的細節,但新加坡未來可能是基金的潛在索賠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