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救護車飛馳著進入醫院,車上的患者已經昏迷,心電圖顯示患者爲大面積心梗,經家屬同意後,醫生立即安排了緊急治療。
經過2個多小時的除顫、溶栓、心髒按壓等搶救,最終還是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等在門外的妻子得知這一消息後,痛哭:都是我害了你啊。
原來,患者姓胡,今年34歲,其妻子是全職媽媽。
胡先生經營著公司應酬很多,經常夜不歸宿,時間一長,兩人溝通越來越困難,妻子總以爲胡先生外面有人了。
前幾天,妻子去商場給兒子買衣服,正巧看見胡先生跟別的女人一起吃飯,因爲角度問題,兩個人看著十分暧昧。
于是,晚上胡先生剛進家門,就遭到了妻子的質問,胡先生反複解釋,但妻子就是不相信,胡先生郁悶的坐在沙發上不停的抽煙。
妻子見胡先生不反駁也不解釋,以爲胡先生是默認了,于是在氣頭上的妻子提出了離婚,胡先生突然非常氣憤,起身正准備說話時,突然覺得胸口劇烈疼痛,接著就暈倒了,妻子趕緊打了急救電話。
醫生了解情況後,怒斥妻子:患者突發心梗與你脫不了幹系
首先,面對妻子的質問,胡先生郁悶的一直抽煙。
而吸煙是心梗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降低血液的攜氧量,冠狀動脈也會在尼古丁的刺激下收縮,增加心髒負擔,易誘發心梗。
尤其是在一次性大量吸煙後,心髒的壓力突然間倍增,更容易突發心梗。
其次,妻子不分青紅皂白就提出離婚,導致胡先生情緒過于激動。
而人在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速、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心髒壓力增加,也容易誘發急性心梗。
身體出現這4種表現,十有八九已被心梗"盯"上,及時就醫
1:胸痛。位置一般在胸骨的正中間、或者偏左的位置,疼痛的同時可能伴有瀕死感、壓迫感、惡心、嘔吐等表現。
2:嗓子疼。這是心梗發出的反射性疼痛之一。在排除感冒、上火等因素後,經常嗓子疼,建議盡早檢查。
3:發熱。心梗發生前,患者體內的白細胞數量會增多,紅細胞減少,從而引起發熱,若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發熱,也要警惕心梗。
4:頭痛、出汗。頭痛是自主神經系統失衡,血管痙攣並發腦血管痙攣的結果,
出汗也是心梗的征兆之一,表現爲即使在安靜的狀態下,頭皮、手心、後背、脖子等部位也會大量出汗。
養護心血管健康,預防心梗,生活中做好這3件事
第1件:補充植物抗氧化劑
氧化過程是損傷血管的主要因素。人體有機物氧化時,會産生對血管破壞力極強的自由基,就像機械運轉時産生的碎屑,很容易就會與血管壁細胞膜、相關蛋白質發生反應,還能將LDL-c轉化成氧化LDL-c沉積在血管,對人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而抗氧化劑一般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抗氧化劑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油脂類(葵花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綠菜花、木瓜、藍莓等。
除了吃的外,還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劑茶飲,更利于人體吸收如綠茶、白茶、烏龍茶、念露菊等,經常飲用,利于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預防心梗。
其中念露菊中的類黃酮作爲抗氧化劑,可幫助抵消、穩定人體內環境中産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對血管的損傷。血脂高的,不妨多泡著喝。
第2件:保證充足的睡眠
雖然熬夜已經成爲家常便飯,但依舊不建議大家熬夜。
因爲人在熬夜時,體內會分泌出更多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使血壓升高,使血管受損,加速動脈硬化,從而增加心梗的發生率。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的有效睡眠。如果不得不熬夜,也最好不要超過2點。
第3件:堅持運動
堅持運動對預防心梗有積極作用。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脂類物質在血管壁的沉積,減緩血管硬化速度,從而預防心梗。
建議選擇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分鍾以上。
注意:運動時若有胸悶、胸痛、頭暈等不適,要中止運動。
科普小知識: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者,每年做一次預測性檢查。
已經發生過心梗者,每3~6個月檢查一次,將心梗複發的危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