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專注在投資,讓投資的基金再往下投到一些創投公司或新創企業。”
林可芯舉例,專業投資人無須爲了符合方案二原本的條件,而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同時還要有200萬元的業務總開支(TBE)。
本地家辦數量仍會繼續增加
林可芯說,要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身份,不一定要設立家辦。家辦更多是財富管理和傳承的規劃。
根據經發局數據,GIP投資者在2011年至2022年間在本地的業務總開支超過54億6000萬元,他們也投入16億2000萬元到GIP基金。
安永亞細安私人稅務主管張樹光受訪時說:“這次明顯的兩個贏家是新加坡資産管理行業以及有機會獲得GIP基金投資的新加坡公司。這些GIP申請人可以是GIP基金集資的豐富資金來源,而這些基金須通過新加坡的基金經理人發行。”
鍾慧慧受訪時說,經發局把最低投資額從250萬元調高到1000萬元,還要求必須聘雇至少30名員工。
鍾慧慧指出,要求家辦投資的四個類別,向來是家辦會選擇的投資選項。“我認爲,要我們的大多數客戶在本地投資中配置5000萬元是沒有問題的。”
延伸閱讀 支持本地起步公司和金融發展 我國投資移民門檻 再提高至1000萬元
張樹光則認爲,新規定要求家辦新聘至少五名家辦專才,“這反映出我們更關注專業人士的質量,而不僅僅是一個單一家辦雇用的員工人數”。
“投資者須更加慎重考慮可行的商業方案。我認爲,這是一件好事。畢竟GIP是要吸引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士,希望他們在這裏的投資承諾能刺激新加坡的經濟。”
受訪的市場人士也不認爲這次調整會影響家辦申請人。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之前估計,截至2021年底本地有700個家辦。據一些市場人士估計,到了去年底家辦數量已經增加逾一倍至1400多個。
這次經發局再提高投資門檻,衛達仕凱德律師事務所(Withers KhattarWong)合夥人鍾慧慧認爲,最受影響的估計是方案一的投資者。
她也認爲,家辦是全球趨勢,新加坡的家辦數量仍會繼續增長,素質也更高。
“我們要的不是新加坡有多少家辦,而是全球最高素質、對新加坡最有經濟效益的投資者,並和新加坡的企業有商業聯系。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普華永道新加坡私營及初創企業稅務合夥人林可芯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我認爲這次不是收緊,而是針對不同背景的申請人進行調整。”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星期四(3月2日)宣布有關全球投資者計劃的新規定。這項計劃是于2004年推出,上一次修訂是2020年3月。
與其視之爲收緊政策,業界人士認爲,政府這次修改全球投資者計劃(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簡稱GIP)的要求,更多是針對不同背景的申請人進行調整,以吸引高素質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前來新加坡,爲我國創造更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