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隨著全球需求增加和中國重開邊境加速,電子業或能在下來幾個月逐漸改善。不過,中美關系的脆弱將使複蘇的形勢複雜化,尤其是半導體業方面,全球電子需求的任何轉折應該只會在今年下半年出現。”
制造業新訂單和産值指數的升幅都是0.3,分別回到50和50.1的擴張狀態。制造業和電子業訂單積壓指數也重回擴張,分別達50和50.1。
不過,就業連續擴張24個月後,2月的指數下降0.2至49.8,陷入萎縮。電子業就業的萎縮速度加快,2月份指數下跌0.3,連續六個月萎縮。
林秀心說:“盡管需求前景依舊不明朗,以及外部環境仍受到不明朗因素牽絆,包括地緣政治緊張,本地人力成本也繼續攀升,企業招聘意願減弱並不出奇。”
我國制造業經過五個月的萎縮後重新增長,電子業的萎縮也收窄,但就業行情在連續擴張24個月後,于2月陷入萎縮。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副總裁傅慧玲在報告中說,“制造業一直受全球需求減弱,以及高通脹和利息打擊,最新的PMI數據爲新加坡制造商提供了一個可喜的喘息機會。中國取消嚴格的冠病防疫限制促進了需求,緩解了供應狀況,但全球市場的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星期四(3月2日)發布最新數據,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2月微升0.2至50,電子業PMI則在2月小升0.2至49.3。制造業行情改善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值和庫存關鍵指數的萎縮幅度收窄。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星期四發布最新數據,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在2月微升0.2至50,電子業則在2月小升0.2至49.3。制造業行情改善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值和庫存關鍵指數的萎縮幅度收窄。
她認爲,雖然新訂單指數有增長,但仍須觀察增長勢頭可否持續。制造業和電子業的就業指數轉弱,顯示商業信心仍沒有恢複。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本地的數據與區域的制造業PMI一致,主要受益于中國重開邊境,以及歐美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減退。
采購經理指數高于50表示行業處于擴張,低于50則是萎縮。
林秀心說:“制造業PMI改善由新訂單和産值增加帶動,尤其是農曆新年過後。制造業和電子業的交付指數則可能因爲佳節的關系而放緩。不過,兩個領域的訂單積壓指數上升,回到擴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