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降低碳足迹,公用局將三管齊下,通過以太陽能替代(Replace)碳基能源、減少(Reduce)碳排放量和消除(Remove)碳排放,以實現最遲在2045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我國的用水需求量到了2065年預計會增加近一倍,公用局的碳足迹也會相應上升超過兩倍,從目前的27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至約1000公噸。
爲降低水供處理方面的碳足迹,公用事業局將擴大太陽能的使用,今年會展開招標,在班丹蓄水池建設可生産至少44兆峰瓦電力的浮動太陽能廠,落成後預計電力每年能滿足約1萬1000個四房式組屋單位的用電量。
在消除二氧化碳方面,公用局正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探討使用電解技術來捕獲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來生産氫氣和可用較少能源淡化的軟化水質。公用局將在研發設施設立一個每天可消除高達100公斤二氧化碳的試驗廠,預計今年3月底啓用。
目前,公用局裝置在設施頂樓和蓄水池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可生産68兆峰瓦電力,能抵消當局每年約10%的能源需求。位于登格蓄水池的浮動太陽能廠所生産的電力,也足以爲所有水處理廠供電。
延伸閱讀 應對我國未來能源需求 林偉傑籲探討核能發電可能性碳排放、淨零排放…都是什麽?
公用局也透過研發來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水處理過程中所需的能源。例如,當局將擴大仿生膜的研發工作,也會在今年第一季,于樟宜供水回收廠試行藍色能源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公用局的目標是到了2025年,將每淡化一立方米海水所需的能源,從3.5千瓦時(kWh)降低到少于2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