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在50以上意味經濟處于擴張狀態,50以下則反映陷入萎縮。
本地企業面對的通貨膨脹壓力稍有緩解,整體投入成本的通脹退低,主要是因爲采購價格通脹趨緩,而且人力成本也下降。盡管如此,銀行收費、原料和交通成本卻不斷上升,整體通脹率仍處在高位。
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在星期五(3月3日)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經季節性調整的標普全球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PMI)從1月的51.2下跌至2月的49.6,低于50的“榮枯分水嶺”。這是本地經商環境的12個月展望在將近一年來首次轉爲悲觀。
由于新訂單增幅很小,企業産出只稍微上漲。供應鏈持續受阻也導致2月份的積壓訂單進一步增加。
本地制造業在2月的經營情況也惡化,星期三(1日)公布的標普全球亞細安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新加坡制造業PMI在2月下跌至49.7。
標普全球經濟指標副總監潘婧怡說,雖然供應問題和企業面對的價格壓力最近有所緩解,但市場需求沒有改善,對新加坡私人領域來說,接下來數月的情況不容樂觀。若私人企業在今年要擴張,需求必須更加強勁。
本地私人企業的新訂單增速放緩,采購和庫存量萎縮,2月份整體經濟采購經理指數陷入萎縮,接下來12個月的經營環境不容樂觀。
海外對新加坡的商品與服務需求在2月份稍有上升,但漲幅低于1月份。企業通過促銷活動推動新訂單增長。房地産與商業服務,以及消費者服務領域的增長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