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四個野生動物園區去年迎來約800個新生命。這些動物寶寶來自126個不同的物種,當中有38個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首次在本地出生的動物,包括長期倒挂在樹上的二趾樹懶,以及瀕臨絕種的緬甸星龜。
動物園脆弱森林(Fragile Forest)展區,也迎來首只在本地出生的二趾樹懶,樹懶媽媽Indigo兩年前從台北動物園搬家到新加坡後,成功和雄性樹懶Bunny交配,並像其他野生樹懶一樣,倒挂在樹上分娩。
已在今年1月關閉的裕廊飛禽公園,分別于去年9月和10月,順利孵化出兩只極度瀕危的淺黃冠鳳頭鹦鹉。(萬態保育集團提供) 因外觀相似,緬甸星龜常被誤認爲印度星龜。圖爲小緬甸星龜正吃草莓。(萬態保育集團提供)
集團星期三(3月8日)發文告指出,2022年唯一一只緬甸星龜,在新加坡動物園“爬行世界”(RepTopia)展區經人工孵化出生。這種極度瀕危的龜類,甲殼帶有黑色和黃色的輻射狀花紋,源自緬甸中部幹燥地帶,但在2000年代中期瀕臨絕種。幸好經過全球保育工作的努力,這物種漸在野外重現蹤影。
已在今年1月關閉的裕廊飛禽公園,在闊別22後,分別于去年9月和10月,順利孵化出兩只極度瀕危的淺黃冠鳳頭鹦鹉(Citron-crested Cockatoo)。雛鳥在工作人員的細心照料下,在尚未對外開放的新加坡飛禽公園裏,健康長大。
透過萬態保育集團(Mandai Wildlife Group)積極的保育工作,新加坡動物園、河川生態園、夜間動物園及裕廊飛禽公園去年迎來不少新生命,當中有21個動物寶寶,是首次在本地出生的動物。
如今六個月大的小樹懶對周遭環境感到好奇,也喜歡吃固體食物,如水果和蔬菜。文告指小樹懶會繼續“賴”在媽媽的肚皮上,直到它九個月大至一歲,以掌握重要生活技能,如鑒定可吃食物後才會“獨立”。
河川生態園迎來第五只本地出生的食蟻獸,但公衆暫時還無法看到幼崽。它目前與媽媽在展區外的地方棲息。(萬態保育集團提供)
衆所周知難以繁殖的大食蟻獸,也爲河川生態園的動物“生産力”貢獻一分力。大食蟻獸Zapata及Beanie迎來首只幼崽,這個動物寶寶也是第五只在河川生態園出生的食蟻獸。公衆暫時還無法看到幼崽,它目前仍離不開媽媽,正與媽媽在展區外的地方享受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