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希說,創作這個作品是受到工作的啓發。他在蘑菇農場工作兩年,熱愛爲人們種植和供應食物的過程,但是全球每天有許多食物被浪費。
“蘑菇和其他蔬菜都需要細心照料和培育,才能生長。在收成後,我們還要修剪、包裝、貼標簽,才能將它們送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當我看到食物被丟棄時,會感到特別難過,希望能通過這個作品,提醒公衆減少食物浪費。”
第一屆垃圾藝術比賽是2022年Trash-Sure全國運動的延伸活動,參賽者須從濱海灣花園的蘇門答臘虎垃圾藝術裝置中汲取靈感,利用垃圾,創造出展現可持續性主題的藝術作品。
小學組冠軍朱明钰(12歲,小六生)利用牛奶壺、塑料袋和汽水瓶等家庭塑料垃圾來制作“珊瑚災難”雕塑,以珊瑚的白化現象表達塑料和氣候暖化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危害。她說,非常喜歡海洋,但是每次去海邊看到沙灘上有塑料垃圾時會很心酸,于是有了將塑料加工成藝術品的想法。
在農場工作,深知食物來之不易,唐氏綜合征患者在垃圾藝術比賽中制作堆滿食物的垃圾桶裝置,希望以藝術的形式,提醒人們減少食物浪費。
“制作雕塑的過程並不簡單,因爲形狀各異的塑料很難固定在一起,而且加熱塑料也會産生難聞的味道,所以只能戴著口罩堅持做下去。除了珊瑚,我還制作了一些魚的屍體,希望能提高人們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
唐氏綜合征患者蔡晨希(24歲,農場工作者)創作了名爲《我塞滿了食物》的裝置,這個堆滿剩菜和過期食物的垃圾桶作品在比賽中獲得特別獎。
“國家圖書館也將與本地廣告公司Ad Planet合作,從3月16日至4月13日,將部分藝術作品轉移到宏茂橋公共圖書館展出,促進公衆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性的關注和討論。”
比賽的開幕儀式暨頒獎典禮星期四在濱海灣花園舉行,由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擔任活動主賓。
這項活動由瑞銀(UBS)與和美置地主辦,並得到濱海灣花園、國家圖書館、新加坡旅遊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新加坡分會等的支持。比賽征集了190多份參賽作品,獲選作品將在3月9日至12日在濱海灣花園Cannonball Room展出。
馬炎慶致辭時說,這些創作者通過特別的想象力和各種形式的作品,積極推動了社會對環境和全球變暖問題的關注。
用塑料垃圾做珊瑚雕塑 小六生籲保護海洋環境
唐氏綜合征患者蔡晨希(24歲,農場工作者)創作了名爲《我塞滿了食物》的裝置,這個堆滿剩菜和過期食物的垃圾桶作品在比賽中獲得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