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帆說,開工第一天對病人很重要,他和治療師會到場給病人打氣,接下來兩三周也會根據需要,每周探訪一次,了解他們適應的情況,或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
培訓與入職計劃協助康複中的精神病患及體障者到餐飲場所就業,擔任廚房助手、收銀員或侍應生等崗位。計劃目前著重餐飲業,未來不排除擴展至其他行業,如物流或清潔業。
心理衛生學院職能治療師黃淑敏說,獲推薦參與計劃的病人,都是經過醫生評估爲病情穩定,以及適合接受培訓。病人也得通過職業評估,確保他們在廚房具備安全意識,以及能聽從指示。
商聯中心發言人林敬忠說,計劃目前著重餐飲業,未來不排除擴展至其他行業,如物流或清潔業。“我們會與政府和私人機構合作,了解有關工作所需的技能。除了爲弱勢群體配對適合的工作,我們也希望幫他們爭取更好的薪金待遇。”
商聯中心(Bizlink Centre)和心理衛生學院去年7月開始,試行一項培訓與入職(Train and Place)計劃,協助康複中的精神病患及體障者到餐飲場所就業,擔任廚房助手、收銀員或侍應生等崗位。計劃至今已幫助約六名像維勝這樣的特需者找到工作。
一旦病人有機會面試,指導員和治療師也會在場,根據病人的療程需要或其他需求,協助他們爭取適合的工作時間以及合理的薪金。
維勝目前是Han’s餐館的部分時間員工。他之前幫忙在廚房切菜,如今是收銀員。接下來,他准備受訓當侍應生。
黃淑敏指出,不少病人已經很多年沒有工作,有必要循序漸進地讓他們適應一般職場的工作時間和節湊。
自從五年前到心理衛生學院求醫,他就一直沒有工作。直到去年他經過醫生推薦,參與一項培訓與入職項目後,獲得Han’s餐館聘用,至今已八個月。這是他堅持最久的一份工作,如今抗壓能力或自信心都提高不少。
病人考獲WSQ證書後,指導員和職能治療師會根據他們的強項以及適合的工作崗位,與夥伴企業接洽,了解是否有崗位空缺。目前參與計劃的餐飲業者包括Han’s餐館及鼎泰豐。
28歲的維勝(化名)曾在數家快餐店打工,因情緒失調導致焦慮、疲累和精神不集中,往往堅持不到一個月,甚至曾工作一天就辭工。
商聯中心指導員張迎帆(36歲)也是一名專業廚師。他說,在培訓過程中,指導員與精神病患溝通時要很敏感。“我們都是多鼓勵,少責罵。如果某些任務他們做得不夠理想,我們會換個方式糾正和引導。”
接著,病人會先在心理衛生學院的小型培訓廚房受訓兩三個月,過後才到商聯中心同樣設在院內的專業廚房,接受另外三個月的訓練。
到了商聯中心的專業廚房,病人會學習如何准備和儲存食材等基本技能,而且必須完成和通過新技能資格(WSQ)的食物衛生與安全課程和考核,才能接受工作配對。此外,他們也得學習適用于餐飲業的數碼技能。
“剛開始時,每當顧客很多,我覺得壓力挺大。但治療師和指導員不斷鼓勵我,這是我堅持不放棄的一大原因。在這之前,我沒有想過能找到工作,更不要說較長時間維持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