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活躍的學校舞蹈團成員和學生領袖,在受到這些匿名惡評影響後,不敢到食堂用餐、上學遲到或翹課,最終成績大受影響。母親曾就此關心她,並建議她別去理會這些留言,但法莉莎仍飽受精神煎熬。
“每次在食堂看到你,我和朋友們都會說你的壞話。”
法莉莎也無法向身邊朋友道出感受,“我不懂誰是朋友,誰不是朋友。只能與周圍同學保持距離,而且一直揣測留下惡評到底是誰,有時還對號入座。”
班主任察覺她的轉變,安排她與學校輔導員交談。輔導員的循循善誘,加上中學畢業離開原有的朋友圈,網上霸淩的不快經曆總算告一段落。
不料在中三的一天,留言板上忽然多了不帶善意的話。最初她不以爲然,但負面留言越來越頻繁,而且更爲惡毒。
現在,她已能平心靜氣看待霸淩經曆,並在本地私立高等教育學院楷博(Kaplan)修讀心理學兼市場學雙學位,希望將來能學以致用,幫助面臨心理健康問題或現代生活競爭壓力的人克服心理障礙。
一句不懷好意的網上留言,對成年人來說可能不會産生多大負面影響,但卻足以讓青少年漸漸失去自信。
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勸請網上霸淩受害者,應找人訴說感受,或培養其他興趣,接觸不一樣的事或人,“也可以寫日記或隨筆,記錄並重溫身邊美好的大小事,告訴自己不愉快的經曆很快會過去,更多更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法莉莎現在已能平心靜氣看待霸淩經曆,並在修讀心理學兼市場學雙學位,希望將來能幫助面臨心理健康問題或現代生活競爭壓力的人克服心理障礙。
24歲的法莉莎就是其中一人。10年前讀中二時,她加入一個社交平台,這個平台允許她在Instagram的追隨者匿名留言。第一年,留言內容都是好話,法莉莎也愛上它,鼓勵的話語排解了她日常學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