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順強爲了轉入科技業,2021年3月參加了技能創前程職業轉換計劃(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
企業發展局、勞動力發展局、精深技能發展局等政府機構,近年推出多項針對不同細分科技領域的培訓課程。報讀這類課程一般可獲得政府津貼,學費相對較低,報名人數衆多。
迫于生計壓力,曾順強打起零工。不論是環境潮濕肮髒、需要進出冷凍房的體力活,還是要求早起、周末無休的工作,曾順強都做過,總之“爲了開飯任何工都打”。
加入一個“年輕“的公司,從入門職位做起,如何調整心態是許多中年專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感到困難的不止張齊輝一人。同一批學員中除了有驗光師、自由撰稿人,還有廚師,爲了完成項目,有的學員甚至整晚留在教室。
“課程設計涵蓋軟件開發的方方面面,我們既讓學員學到不同的編程語言和編程技巧,也讓他們學會如何用這些技巧解決不同的問題。”
另一部分培訓課程由市場上的私人教育機構和公司提供。課程長度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班次較多,可選全職或兼職。
疫情以來,包括谷歌、Meta、亞馬遜、騰訊在內的科技公司相繼裁員。據Layoffs.fyi統計,2022年全球上千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16萬人,2023年第一季度未結束,裁員人數已多達15萬人。
科技業高于其他行業的起薪,是吸引許多在職者轉換職業跑道的原因之一。盡管裁員消息頻傳,就業市場上,科技行業的薪資卻節節走高。2023年本地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國大計算機學士(電腦科學)畢業,月薪中位數已達6600元。
究竟是什麽吸引越來越多在職者投身科技業?五花八門的速成轉業課程是否真的能敲開科企大門?已經在起跑線上落後于年輕人的中年人靠什麽拼贏?
前保險經紀張齊輝(34歲)同樣看到了科技業的發展趨勢。 疫情期間張齊輝不能與客戶面對面交流,但視頻會議平台的出現,讓他能繼續完成保險業務,“那時候我意識到,科技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懷著對科技行業的信心,張齊輝2022年8月申請了科技咨詢公司Temus推出的Step IT Up轉業和培訓計劃。 張齊輝申請時正值新加坡本地科技公司裁員高峰期,但他表示這反而促使他加快申請,“早點申請能避免被裁員工的競爭,也讓我能盡快學會該學的技能。”
對于晚輩成爲上司,曾順強似乎已經調整好心態,“你希望別人不要以年齡評估你,你同樣也不能以年齡來評估別人,認爲年紀輕就不能當領導。”
參加培訓課程前,曾順強向許多科技公司投遞簡曆,但都杳無音信。(嚴宣融攝)
不過對于在原行業已有多年積累的曾順強來說,轉行科技業是就業市場改變後的順勢之舉。
爲了吸引更多學員,培訓課程各出妙招。張齊輝參加的Step IT Up課程不僅不收學費,還在培訓期間爲學員提供每月3000元津貼,且結業後就能有工作。
受訪當天,曾順強背著科企員工“標配”雙肩包,帶著我們繞過位于濱海灣金融中心42樓的IBM辦公室一周。
勞發局志願職業顧問許清音告訴《聯合早報》,她見到許多希望轉行科技業的中年人,“不同行業背景的人士,只要他知道他的專長在哪裏,科技領域其實都有一席之位。”
爲了敲開科技公司的大門,報讀培訓課程是許多渴望轉業人士的首選。
“入門職位畢竟是暫時的,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現,自然而然會升職。”
這種學習的狀態,持續到曾順強找到工作之後。2021年9月完成課程後,曾順強于10月加入IBM成爲一名網絡保安分析師。
六個月的課程中,曾順強學習了資訊科技、網絡系統 、雲端技術和網絡保安知識。課程中他發現,大多數課程只能教非常基本的東西,如果要進一步提升,需要找到自己的弱點,並有針對性地補充。
順應這股“逆潮”,新加坡政府機構和培訓公司紛紛推出轉業課程,幫助轉業大軍盡早“上岸”。
做了三年臨時工,曾順強漸漸意識到一成不變的工作沒有前景,必須要面對現實。他在研究就業市場後發現,許多空缺職位都來自科技領域,“反正都重新再來了,不妨試一下進入科技業。”
經過筆試和面試,張齊輝從80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爲入選的22名學員之一。
清零重啓
入職IBM的頭一年,曾順強晚上7時下班後,經常要自修到深夜。那段時間,45歲的他常陷入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太螳臂當車?”
逆潮不逆勢
曾順強原本在一家教育遊戲公司從事美術和設計。由于公司業務量減少,曾順強2017年被裁退。之後的一年,曾順強嘗試找回相似的職位,但都未能成功。
張齊輝坦言,大學畢業後已經十年沒碰課本,從零開始學習編程語言非常困難。
以企業發展局的技術提升課程爲例,至今已有16萬人參與課程,其中1萬2000人在課程結束後進入科技行業。
Step IT Up畢業典禮結束後,張齊輝(右一)感歎:“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我未來還有很大很遠的路要完成。”(嚴宣融攝)
不難發現,像許多科技企業一樣,IBM的員工40歲以下居多。曾順強的小組裏,年齡小于四十歲的員工占了七成。
在IBM工作的第一年,曾順強常常發覺自己不會的東西還是很多。晚上下班後,經常要找資料自修,“一邊感到不自量力,一邊又硬著頭皮繼續鑽研。”
2022年使用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的國人超過19萬2000名,資訊通信科技是最受歡迎的三大課程類別之一。(白豔琳攝)
受訪當天,曾順強兩次提及1998年出版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二十多年前就在警惕世人,我們的環境不是一直不變的,可我總認爲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入選培訓課程後,如何順利畢業是轉業者面臨的下一個問題。
曾順強在教育遊戲行業工作十多年,2021年轉業成爲IBM的網絡安保分析師,進入新領域從零開始。
Step IT Up導師余家倫說,電腦和編程專業的大學生用四年完成課程,而培訓課程往往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因此課程安排非常密集,學員需要在培訓期間完全沉浸在學習狀態中。
與此同時,有許多像曾順強一樣的新加坡人已經或正在從不同行業轉行加入科技業,成爲全球科技裁員背景下的一股“逆潮”。
科企敲門磚
由于學員年齡、學曆和職業參差不齊,導師也會關注每個學員的進度,並給予鼓勵。在余家倫看來,年齡並不是學習的障礙,幾名培訓中表現優秀的學員年齡都超過30歲。在其他行業的經驗,反而能幫助學員將新學到的技術運用在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