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關係最重大的新聞,無疑是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台軍艦互停」和「對台軍售正常化修正案」。這兩個議案由共和黨中層精英沃克與約霍提出,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觀點,而是沃克與約霍背後以特朗普、彭斯為核心的共和黨極右翼政治集團的統一戰略意志。應對特朗普對中國的軍事圍堵,中國應當以武力解放台灣為首要任務。台灣是特朗普集團反華制華的戰略工具,也是加速武裝的對象。
2017年6月底以來,美國國會不斷尋求強化美台關係,積極啟動美軍進入台灣。一旦美軍進入台灣,中美關係將發生重大改。
中美建交與合作的前提,是美國軍隊與軍事設施撤出台灣,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明確了美國不可能在台駐軍。美台斷交後,美軍一直不敢再進入台灣。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國防部提出航母戰鬥群停靠基隆或高雄港,被柯林頓否決。如今,特朗普政權卻反其道而行,打破中美四十幾年來的共識,尋求恢復軍隊駐台。一旦美軍入台成功,聯繫到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試圖打破中美核戰爭平衡,這些實質性動作的推進,都意味著特朗普政權的戰略目標不僅僅是短期訛詐中國,而是長期遏制中國、肢解中國。
1950年,同樣是6月,美國杜魯門總統公開介入朝鮮戰場,並命令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協防颱灣,隨後簽署了《台美共同防禦條約》,拉開了中美長達三十幾年的冷戰帷幕。如今特朗普政權重新召喚冷戰乃至熱戰幽靈,應當給予足夠多的警惕。
一、特朗普開啟反華模式?推動美軍入台是重大動作
近期中美關係最重大的新聞,無疑是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台軍艦互停」和「對台軍售正常化修正案」。7月14日,據環球網報道,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要求國防部長評估美台軍艦互停的可行性,以及國會認為對台軍售的程序應正常化。美眾院通過該法案之後,尚需全體參議院表決,再以兩院一致通過的版本送交總統簽署。
現在輿論普遍關心的是,特朗普是否會最終簽署這個法案。其實,不管特朗普最終是否會簽署這個法案,首先我們應該看到,這個法案是由特朗普的核心支持群體所提出,充分反映了特朗普政權的意志。
「美台軍艦互停」由共和黨議員馬克·沃克(Mark Walker)提出。沃克是特朗普時代的頭面人物之一。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沃克是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特朗普上台以後,沃克在許多政策上與特朗普保持高度一致。2017年,沃克被選為共和黨學習委員會(Republican Study Committee)領導人。
「對台軍售正常化修正案」由泰德·約霍(Ted Yoho)提出。約霍是美國眾議院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在「通俄門」發酵期間,特朗普長子小特朗普被媒體爆出與俄羅斯記者見面,約霍則向CNN等美國媒體辯護稱:「我想我可能會做同樣的事情……任何參加過選舉的人,會努力獲取信息,如果有人來告訴你關於對手的信息,這是一件好事……並記住,她不是俄羅斯政府的代理人,她只是俄羅斯的律師。」
約霍是對華強硬派,他甚至提出,中美三公報已過時,建議或許該有「第四公報」。 約霍認為,自2015年以來美國政府沒有宣布新的對台軍售,對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不足,使得大陸對台灣的脅迫更加大膽,如今台灣面臨北京當局外交、軍事、經濟等多方面更大的壓迫。
特朗普上台以來,就一直試圖突破美台關係底線,尋求恢復在台駐軍。2017年2月,美國官員披露,「美在台協會」(AIT)將於2017年遷入新址,屆時美國將派遣陸戰隊負責安全維護。派遣陸戰隊保護使館安全,是美國駐外使館的標準配備,是提升美台關係、啟動美軍入台的一步試探。
2017年6月份以來,美國尋求軍隊入台的動作更加頻繁。6月16日,美眾議院亞太小組通過「台灣旅行法」的提案,擬大幅度放開美台官方交往的層級。
6月19日,美眾議院亞太小組舉辦「重申保證加強美台關」聽證會上,兩黨議員都支持進一步強化美台關係。
6月28日,正當習近平主席啟程赴港參加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卻通過了《2018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附帶條款,該條款同意美台軍艦互停。
緊接著在6月30日,特朗普政府通知美國會其任內的首次對台軍售案。此次軍售案價值約14.2億美元,目的是提升台軍F-16戰鬥機遠程對地打擊能力。
針對美眾議院14日通過的法案,中國外交部17日表示,有關條款嚴重背離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敦促美方不要開歷史倒車,以免損害中美合作大局。
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是特朗普政權、共和黨右翼勢力的一貫主張。2016年7月,共和黨在通過的黨綱中首次將「對台六項保證」納入,給予清晰化和明確化。
早在2016年11月,察網專欄學者何雪飛《新里根還是新希特勒?–假如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一文就對此有過提醒:
【
在外交上,與希拉蕊同時攻擊中國和俄羅斯並把中俄逼成盟友的作死節奏不同,特朗普在競選後期所展示的外交政策對美帝國來說更加「理性」而「務實」,這正是美國共和黨
極
右翼一直鼓吹的外交政策:在鞏固中東(沙特)和東亞(日本)地盤的基礎上,聯俄、聯印,聯歐,共同圍攻中國
。特朗普在競選中對俄羅斯和普京一以貫之、史無前例的好感眾所周知。而對印度,2016年10月,特朗普曾在新澤西州的競選集會上稱讚了印度總理莫迪。而莫迪在特朗普初選獲勝後也強調:「我們欣賞你在競選活動中對印度展示出的友好。」 2016年7月18日至21日,美國共和黨全國大會在克利夫蘭召開,特朗普的「親普京」「親俄羅斯」主張獲得共和黨多數支持,但特朗普卻用史無前例的最強硬的字眼批評中國。特朗普主導共和黨通過了「史上最右翼的共和黨行動綱領」,
其中明顯將中國列為最大敵人,包括:重申台灣六項保證,讚揚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建設性」立場;支持對台售武,並強調支持柴油潛艇的技術輸出;
譴責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對美國盟友的「欺凌」;「不合理、不成比例」地擴充海軍。在經貿問題上,指責中國貨幣操控、不公平貿易、盜竊商業機密。在中國內政問題上,指責中國「文革復活」、「二孩政策」(強制性計劃生育),收買海外輿論等;全力支持越南,包括對越南售武等。】
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11/32382.html
二、利用台灣遏制中國,特朗普團隊的核心戰略之一
我們應當看到,共和黨中層精英沃克與約霍提出「美台軍艦互停」與「對台軍售正常化」,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觀點,而是沃克與約霍背後以特朗普、彭斯為核心的極右翼共和黨政治集團的統一戰略意志。
特朗普團隊中,「反華派」占據諸多要職。台灣只是特朗普政權反華的棋子。
2016年12月,特朗普勝選後,與蔡英文通電話,就稱呼其為「台灣總統」,突破中美建交底線。蔡、普通話的牽線人是特朗普的顧問葉望輝。
葉望輝英文名Stephen J.Yates,是美國愛達荷州共和黨主席,曾任美國前副總統錢尼的國家安全顧問,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顧問和核心幕僚之一,此人畢業於著名反共反中國大學馬里蘭大學,曾在台灣高雄打著傳教的名義支持台獨活動,中文流利,算得上中國通。他和特朗普的另外一名核心親信、現任白宮幕僚長的賴因斯.普里巴斯狼狽為奸,推動了間接承認的台獨合法性並給予台灣實際外交地位的《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1]於2016年納入美國共和黨黨綱。
葉望輝在處理美國與台灣關係中,盛讚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葉認為,普利巴斯與台灣有長年交情。普利巴斯是美國近年來中壯輩的「反華親台派」人士,曾宣稱支持對台售武,並稱台灣是「亞洲自由民主的燈標」。葉望輝說,白宮幕僚長是總統非常親近而重要的顧問,每天都有機會接觸總統,主持每日的資深幕僚會議,白宮幕僚長也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主持的首長委員會的一個成員,普利巴斯對台灣的正面經驗,當然會影響他對未來政策的思考。
普利巴斯是特朗普團隊的核心人物之一, 2011年起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主席。當特朗普於2016年5月橫掃黨內預選、鎖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普利巴斯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背書,號召共和黨人團結起來、把特朗普護送上白宮寶座。此後,普利巴斯一直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
另外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是彼得·納瓦羅,特朗普團隊中為數不多的亞洲問題專家,資深顧問,特朗普命他執掌新的國家貿易委員會,愛國網站察網早在去年11月的文章《特朗普背後的軍工集團及其對華戰略》就重點介紹過此人及特朗普的其他資深顧問:
【
彼得·納瓦羅,這位特朗普的資深顧問具有強烈的反華心理,質疑孤立主義。
納瓦羅曾撰寫《臥虎:中國的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一書,提出了一種「
逼退中國擴張主義」
的思想,類似於里根總統對另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蘇聯所施加的壓力。 11月7日,納瓦羅和特朗普另一位資深安全顧問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Gray)在《外交政策》網發表的文章中稱,
歐巴馬和
希拉
里的戰略「樞軸轉向」已經瀕臨失敗,因為它沒能阻止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行動。
而特朗普將利用日、韓、印乃至緬甸、越南等國對中國的「疑慮與恐懼」,並重拾里根政府「以實力求和平」的外交政策。
該文題為《特朗普的亞太政策前景:實力促和平》,文章認為,歐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過於軟弱,
美國兩黨對「亞洲再平衡」沒有分歧,但歐巴馬政府調動軍事資源往亞洲之際,大砍國防預算,使得美國海軍縮水。文章稱,希拉蕊無法強力執行亞洲政策,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策略性模糊」導致亞洲情勢失控。
早在今年
7
月,納瓦羅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需要武裝台灣、對付中國。
7月19日,納瓦羅撰文《美國不能放棄台灣——華盛頓不可再對這一民主燈塔兩面三刀》,文章指責中國大陸現任領導人正在用「最惡劣」的方式回應台灣,
同時指責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卡特、
柯林頓等人的政策「出賣台灣」
。
】
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11/32600.html
可見,特朗普及其團隊史無前例地反華,親台則是反華的一個支點。特朗普及其幕後集團將中國視作超過俄羅斯的最大敵人和遏制對象。特朗普史無前例地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挑戰一個中國的底線,是即將來臨對華戰略圍堵的序幕。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撰文認為,特朗普上台後亞太局勢或變得更危險。特朗普政權認為歐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過於軟弱,主張廢除自尼克森到柯林頓的政策,全心全意堅定支持台灣,強化「重返亞太」戰略。
共和黨中層精英沃克與約霍在國會提出美台軍艦互停、對台軍售正常化等,實際上是特朗普政權對華戰略的反映。當然,這不代表特朗普一定會簽署這個法案。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在附加「若干條件」和「若干限制」的情形下,有條件頒行美國國會的互相靠泊法案,然後將該法案的實施作無時間表的擱置,也即將該法案「冷凍」起來,作為勒索中國、遏制中國的一個環節。
三、遏制中國,是美帝國主義轉移國內矛盾的需要
三十年來,隨著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大力推進,美國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國內階級矛盾急劇積累,甚至發生「占領華爾街」「民主之春」等運動,直指美國統治階層。帶有法西斯主義色彩的特朗普的上台和種族主義政策的強化,預示著美國統治精英正在利用各種策略轉移國內階級矛盾,而通過金融吸血甚至戰爭威懾等手段加大對外掠奪,則是美國金融、能源、軍火寡頭維持統治的核心方法。
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指出,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殖民侵略是資本擴張的客觀要求。不管它是從經濟上對世界市場已經瓜分完畢,還是從政治上對殖民地等領土已經瓜分完畢,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場和攫取更多的殖民地,必然要發生帝國主義侵略戰爭。這種需求既是對商品市場爭奪的需求,也是對轉移國內尖銳的階級矛盾的需求。儘管在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市場的形成,殖民主義擴張已經變得不再刺眼,轉化較為溫和的資本輸出和能源掠劫,但是面對半個世紀美國國內矛盾在一輪又一輪經濟危機的不斷衝擊下日益尖銳化,美國還是不斷地在世界各地製造局部戰爭,來轉移和掩蓋國內階級矛盾並且獲得更大的能源和經濟收益。
今年進入五月以來,特朗普不斷出訪,面見各盟國首腦。特朗普連續對沙特,印度,台灣售賣軍事武器,在韓國布置薩德系統,以及美國聯合日本、印度在印度洋進行軍事演習,其目的就是要在中國的周圍形成一條武力封鎖線,來打壓和遏制中國的。最近印度跨越中國邊界與中國解放軍對峙,就是明顯受美國指使的,包括這次對台軍售後沒多久就爆出美國眾議院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要求國防部長評估美台軍艦互停的可行性以及國會認為對台軍售的程序應正常化等等這些都不是臨時起意,這些顯然全都是特朗普及其共和黨的幕僚們謀劃已久的制華策略。
四、回擊特朗普政權的戰略圍堵,中國應當以解放台灣為首要任務
應對特朗普對中國的軍事圍堵,中國應當以武力解放台灣為首要任務。台灣是特朗普集團反華制華的戰略工具,也是加速武裝的對象。然而,台灣是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圍堵的最薄弱環節,是遠東南下北上的海上樞紐,是突破「第一島鏈」的關鍵,台灣島東面就是太平洋,而且一出去就是大海溝,中國潛艇將獲得極大的海上戰略空間。只要台灣東部海洋屬於中國海軍活動範圍,那麼日本、韓國的船要想通過東南亞往非洲歐洲去,無論走台灣海峽還是台灣東部海域,都在中國潛艇和軍艦的威脅下。中國對日韓就有了更多的軍事談判籌碼,美日韓的軍事聯盟才可能出現裂痕。
現在台灣蔡英文執政,推行全面「去中國化」,是最佳解決台灣問題的時期。為防止美國軍事干涉,中國需要向世界明示對美國進行核報復的能力。如果中國推遲解決台灣問題,特朗普政權的對華戰略圍堵主線,一定是不斷限制中國的核反擊能力,不斷削弱、解除中國的常規戰爭能力,不斷壓縮中國的對外戰略空間,最終使中國失去解放台灣的能力,保證美日韓鐵三角同盟的穩固。
特朗普政權在韓部署「薩德」,只是破壞中國核反擊能力的第一次嘗試,中國如果沒有做出足夠力度的反擊,美國的圍堵不會停止,可能進一步在台灣部署更高級別的反核軍事武器。我們可以借鑑美國經驗,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勇敢者遊戲」提出者托馬斯·C·謝林直接參與決策,為美國總統甘迺迪提供諮詢。他認為,「要公開讓全世界都知道,要麼蘇聯人撤走布署在古巴的飛彈,要麼美國將不惜升級為核戰爭,舍此之外美國沒有其他任何選擇」。這一決心通過甘迺迪政府的公開聲明周知了全體美國人、前蘇聯政府及國際社會。美國政府這種公開聲明的做法就是告知蘇聯,「我已經將自己置於一個不可能再有其他選擇的地位」。這實際上為美國贏得了「最後的機會」——為了避免核戰爭使整個人類毀滅,蘇聯最後選擇了退卻。
中國在南海、台灣、朝鮮半島等方向上徹底取得壓倒性優勢之前,不要輕易相信特朗普政府會與中國政府「緩和關係」,這本質上很可能只是戰略欺騙與戰略迷惑。
五、回擊特朗普政權戰略圍堵,中國需要有效應對特朗普對華信息輿論戰,清除一批執行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的第五縱隊
特朗普當選後,中國國內有一些人對特朗普進行吹捧美化,並不斷傳播關於特朗普的錯誤信息,客觀上誤導了國內許多人對特朗普的認識,甚至會誤導中國高層對特朗普的戰略判斷。這些人傳播的錯誤信息有如下幾個關鍵點:
(1)「特朗普反華爾街」、「被大量精英強烈反對」
(2)「特朗普只是個商人」「特朗普不受其他利益集團影響」
(3)「特朗普戰略收縮」、「不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
時至今日,特朗普是「一個精明的商人」、「特朗普不受其他利益集團影響」,特朗普將會「戰略收縮」、「亞太戰略壓力會小很多」的言論,依舊廣泛傳播。將特朗普塑造成一個孤立的「商人」,實際上是為了將特朗普與其背後的政治集團進行割裂,將特朗普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理解成一種基於「實用主義」的選擇,而不是盎格魯-撒克遜壟斷資本集團的長期戰略規劃。
顯然,傳播「特朗普只是個商人」、「不受其他利益集團影響」、「戰略收縮」,是為了從貿易、軍事、外交、地緣政治等各個方面論證特朗普「對中國是好事」,為了論證特朗普會「放棄台灣」、「不會在南海開戰」、「不會擴軍備戰」、「短期貿易戰長遠更健康」等,客觀上降低了中國對特朗普政權的防範與對抗意識,其政策指向顯然是希望中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對特朗普政權進行支持,在貿易摩擦、外交摩擦中容忍、讓步,以換取「長遠利益」。
這種不對特朗普集團進行組織分析、階級分析、歷史分析的看法是片面的,孤立的,錯誤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客觀上誤導了中國的戰略應對。
從去年11月份以來國內只有察網等少數愛國網站和一批堅定的愛國學者,反覆傳播關於特朗普團隊的真實真實政治背景,分析特朗普團隊的真實戰略動向,強調要提高對特朗普政權的警惕。
然而,關於特朗普的錯誤信息與錯誤解讀,中國媒體上依然還有很多。這些錯誤信息、錯誤觀點在中國國內長時間、大範圍地流傳,背後是否有勢力專門操縱? 特朗普團隊非常擅長輿論戰、信息戰與心理操控,特朗普上台,就得益於利用大數據分析民眾心理特徵,並通過媒體對特定用戶推送定製內容,對其進行洗腦,改變其政治立場與觀點。特朗普團隊必然會將這種戰術使用到對華關係上,具體體現為對華輸入大量「定製」信息,以改變中國決策層想法,實現美國戰略利益。我們需要從媒體散播的各種謠言與片面信息中,辨識出真相,從而制定正確的戰略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