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中心目前有九台打印機,去年共打印約250種模型,打印一個模型平均需要幾小時,主要視模型的大小而定。
“因某種意外而失去手指的病患大多是建築工人,我們盡可能幫他們接回手指,但若無法接回,就不得不截肢……這除了會影響病患的手部外形,也會讓他們失去大量的手部功能,比如無法手持鐵錘或大型物件。”
負責領導中心的陳笃生醫院骨科醫生楊貴傑受訪時說,這項打印技術是醫院邁向精准醫學的一大步,他希望繼續擴大打印項目來惠及更多病患,包括研發可植入體內的3D打印裝置。
中心至今已爲一名病患打印鼻子、爲兩名病患打印手指,另有五人佩戴顱骨保護罩。病患無須手術,打印成本平均只要約幾百元。中心主要按照病患的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和測量尺寸,爲他們打印出量身定做的模型。
3D打印出的鼻子則爲了改善病患的外形,讓他們重拾信心。中心從去年起與工藝教育東區學院簽署合作協議,讓學院負責處理3D印制出的假體外觀,合作首先從假鼻子起試行。
工藝教育東區學院美容與健康部門主任吳儲億受訪時說,團隊爲了給假鼻子上色,與使用者的膚色匹配,從策劃到幾次讓病患試戴,整個過程花了六周。
陳笃生醫院3D打印中心至今已爲一名病患打印鼻子、爲兩名病患打印手指,另有五人佩戴顱骨保護罩。病患無須手術,打印成本平均只要約幾百元。中心主要按照病患的電腦斷層掃描和測量尺寸,爲他們打印出量身定做的模型。
2019年開設的陳笃生醫院3D打印中心今年初展開三個新的打印項目,包括本地首個3D打印的鼻子、具備活動功能的手指,以及有助于開顱手術病患康複的顱骨保護罩。
陳笃生醫院手部與顯微外科手術組副顧問醫生王琪惠在星期四(4月13日)的媒體會上說,過去,失去手指的病患要麽選擇裝上假手指來改善手部外觀,但手指無法活動,或是得花費約上千元安裝使用肌電信號的假手指來恢複手指功能。
3D打印的顱骨保護罩可爲進行開顱手術後的病患保護頭部,讓他們安心康複。
他在職能治療師的介紹下參與了3D打印手指的項目,目前在調試裝配。他說:“我很期待能在裝上假手指後,再次進行日常活動。我也希望這個項目能惠及和我一樣遭受類似傷害的人,幫助他們恢複正常。”
這些病患可能因嚴重中風或頭部重傷而得切除三分之一至一半的顱骨,他們在等待接受頭顱整形手術的一個月到一年內,須配戴類似腳踏車或橄榄球頭盔的裝置來保護頭部。
3D打印顱骨保護罩 讓病患安心康複
但這些頭盔重約三四百克,很多病患得全天戴著,在本地炎熱的氣候下容易感到又熱又悶。若病患選擇不戴,則會面對頭部再次受傷的風險,過去還曾發生過致命事件。
相比之下,3D打印的塑料樹脂顱骨保護罩僅重約60到100克,單手就能戴上。醫院在2020年給10名病患試戴定制的保護罩,約85%的病患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表示配戴過程相當舒適。
21歲的古良譽立志成爲工程師,卻在去年10月不幸遇上交通事故而失去了右手的尾指。他在康複後發現右手的力量大減,除了提不起重物,打字和使用工具等能力都受到影響。
失去一根手指可能讓病患喪失多達三成左右的握力,連用手機打字都會搖搖晃晃。陳笃生醫院3D打印中心成功打印出可活動的手指,病患裝上後再套上連著手指的腕帶,就能通過手腕活動來控制手指,重獲大部分的手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