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因此會爲拓寬國際合作基礎盡最大努力,在經貿領域會一如既往地捍衛自由、開放、以規則爲導向、世界貿易組織爲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在其他重要領域,新加坡也會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設立,從而打造大國和小國可共同合作的空間、盡力恢複各國之間的互信、維護多邊主義,使之持續作爲國際上解決問題和發展新機遇的主要手段。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以原則爲重,而非以尋求平衡爲重。其中新中關系和新美關系的立足點都是基于區域和平、國際秩序和互惠共贏的經貿合作等原則。
“資深報人林任君先生今年初在《聯合早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探討‘被選邊’的問題,提及《早報網》被海外媒體劃入所謂的‘中國網軍媒體’之列。具有一定信譽的海外媒體尚且會對《聯合早報》有這種主觀的看法,那些不清楚新加坡具體國情的海外人士會如何想象新加坡,可見一斑。”
在新美關系方面,沈穎指出,美國在保障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方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爲亞洲創造穩定和繁榮的條件,也對新加坡在內的國家進行大量投資,促進區域繁榮。新加坡也參與美國于2022年5月啓動的印太經濟框架,框架會深化美國在本區域的經濟合作,符合新加坡對于開放、包容、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支持。
她認爲,新加坡華人十分清楚他們是新加坡公民也是新加坡華人,不是“華僑”,因此新加坡的外交政策須充分代表所有新加坡公民的利益,包括對和平安全的外部環境、穩定的國際秩序、及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追求。中國開啓改革開放後,新加坡與中國便有了廣泛合作的基礎,因此新加坡能與中國建立很好的關系。
我國能否享有國際空間 取決于大國間合作基礎
由于新加坡的華族人口占大多數,不少人也會從新中關系聯想到新加坡華人在新中關系中扮演的角色。不過沈穎強調:“如果從文化角度解讀新中關系,有可能以偏概全、産生誤解。對新加坡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可能無法體驗個中道理。新加坡人既擁有獨立國家公民的身份,也擁有自己身爲華族、馬來族、印族或其他種族的文化認同。國民認同和文化認同是兩回事。”
沈穎也強調,新加坡能否享有國際空間,靠的不是平衡術,而是取決于大國之間的合作基礎。如果大國之間相互猜忌、國際合作基礎日益薄弱,將意味著新加坡對于區域和平、國際秩序穩定、經貿合作的訴求將失去保障。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說,有些人把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作爲衡量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標准,但新中和新美關系不是靠新加坡單方面施展平衡術得來,而是建立在多年實質、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之上。
延伸閱讀 沈穎:外交政策等于平衡術嗎?
她說,如果根據新加坡華社的面貌,投射新加坡在國際上應該采取的立場,難免會有所偏差。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星期三(4月19日)在國會參加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辯論時說,有些人把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作爲衡量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標准,但新中和新美關系不是靠新加坡單方面施展平衡術得來,而是建立在多年實質、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