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隨著更多雇主更清楚自己的角色,並采取實際行動營造健康的職場文化,我們將看到更敬業的勞動力,他們充滿活力,致力于迎接未來一波挑戰。”
她接著引述《聯合早報》采訪組副主任劉嘉铿今年3月在早報發表的一篇評論,談到“我只是打工的”這樣一種工作態度。評論借由作者與共享汽車公司職員交涉的經曆,提出如果許多年輕人都對工作缺乏主動和責任感,會是令人擔憂的問題。
她把雇主與雇員之間的關系形容爲“雙向道”,雇主在營造積極有朝氣的工作環境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通過坦誠的對話溝通期望、尊重員工的需求和志願,探討對團隊來說是雙贏的創意解決方案與安排。”
雇主與雇員關系是“雙向道”
她說,員工在工作上所做的事情,對于服務的機構乃至更廣大的社區和經濟都有影響,而工作與工作文化也會對員工的健康有影響。“我們希望員工對自己的崗位興致勃勃,在工作上掌握主動權。只有當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並且受尊重、他們的優勢得到栽培,並且能夠茁壯成長,這才能實現。”
拉哈尤星期四(4月20日)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和各部門附錄辯論時,呼籲社會建立起倡導集體責任的文化,尤其在職場上。
拉哈尤說,她也從一些年輕人口中了解到他們認爲工作枯燥乏味,或者每天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是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只是數字”。大規模裁員的現象使一些員工覺得工作純屬交易性質,不願投入太多精力,一些人則不滿沒有時間和機會提升技能。
工作占據生活一大部分,年輕人不應抱著“我只是打工”的心態。衛生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次長拉哈尤希望員工能對自己的工作抱有激情,雇主也須在職場創造積極條件,激發員工的主動性。
例如,冠病疫情揭示了靈活工作安排的好處和可行性,拉哈尤呼籲更多雇主在職場永久實施這類靈活安排,而她相信這麽做能提高整體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