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商家應該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減少生産過程需使用的材料及減少消費者丟棄的垃圾。他們可以少用包裝材料,或通過改變設計,讓消費者更容易進行回收,提高回收率。
我國所有群體須攜手合作,摒棄“用後即丟”的生活模式,同時要做長遠投資,打造堅韌及可持續的未來。
她也提到,不同群體以及世代之間等各層面的社會契約,可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食品科技公司CRUST將其他公司未售出的面包釀制成啤酒和汽水;淡濱尼社區則在國家環境局資助下安裝廚余處理器,將廚余轉化成可用于蔬菜種植和綠化的肥料。
此外,加深對氣候科學及對區域影響的了解,也能爲我國帶來國際合作的新機遇。傅海燕說,只要人們集體改變消費和生活習慣,就能降低環境足迹,還能支持可持續的業務。
政府則可通過制造商延伸責任框架,以及日後推行的飲料瓶罐退費制和一次用購物袋收費計劃,鼓勵業者和消費者爲環保盡一分力。
傅海燕說:“閉環回收具挑戰性但可以做到,這會涉及成本,須要各方改變習慣。在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共同使命,建立新的夥伴關系,共同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
除了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我國也努力推動新型食品的創新,並采用低碳能源方案,爲建設綠色經濟打下基礎。
世代之間的社會契約則可通過我國保護海岸的方式體現出來。傅海燕說,雖然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不會影響到這一代,但我國已經開始投資,爲下一代打造更光明的未來。例如,政府已經承諾在未來100年投入至少1000億元,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說,閉環回收具挑戰性但可以做到,這會涉及成本,須要各方改變習慣。在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共同使命,建立新的夥伴關系,共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星期四(4月20日)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說,“用後即丟”(use and throw)的消費模式固然便利,卻也意味著我國須提高生産量,垃圾量也會增加,這對有限的資源造成巨大壓力。
傅海燕強調,我國必須爲能力建設做好長遠投資。“通過研發工作,我們可以爲廣泛的創新和科技解決方案播下種子,讓我們得以在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茁壯成長。”
不過,要順利過渡到更可持續的模式,須要所有群體共同合作。消費者購物時應盡可能使用環保袋,並回收包裝袋。非政府機構和學校也要協助宣導和教育大衆,鼓勵人人用更環保的辦法處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