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境局網站上的最新數據,截至星期一(24日),本地通報2726起骨痛熱症病例。
延伸閱讀 氣候暖化 法國等北半球國家暴發骨痛熱症等風險增加骨痛熱症病毒通過蚊子唾液削弱人體免疫系統
目前有28個骨痛熱症活躍區 後港1道病例最多
環境局在同一期間展開1萬3000次執法行動,約900個工地因“養蚊”遭罰款,當局也向工地發出約129張停工令,88家承包商被提控。
環境局在去年共展開91萬4000次稽查行動,發現2萬3800個伊蚊滋生處。在骨痛熱症活躍區,約66%的伊蚊滋生處是在住家發現、26%在公共場所,另有3%在工地。
本地今年通報超過2700起骨痛熱症病例,傳播最廣的還是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因本地人口對這一毒株的免疫力較低,加上5月至10月較爲炎熱的天氣一般會導致病毒更快速傳播,今年可能再出現一波骨痛熱症感染高峰。
環境局發現2萬3800個伊蚊滋生處 約900工地遭罰款
本地目前共有28個骨痛熱症活躍區。其中,位于後港1道的活躍區累計病例最多,至今有152起,過去兩周出現三起新病例。
國家環境局星期二(4月25日)發文告說,今年以來,我國每周的骨痛熱症病例維持在100起以上。這主要是因本地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數量高,同時,以往較爲少見的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DENV-3)也自前年起成爲在本地傳播的主流毒株。
我國曾在2013年和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以及2019年和2020年出現長達兩年的骨痛熱症感染高峰。環境局指出,若不加強管制,目前的骨痛熱症傳播主因可能導致新一波感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