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前外交部長馬爾迪(Marty Natalegawa)星期四(5月4日)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海事安全會議並分享印尼治理海事安全的原則,包括在1957年推出的“印度尼西亞群島願景” (Wawasan Nusantara)。
他說:“我們有這樣的願景,並且我們選擇通過外交和法治的途徑來實現它,而不是通過一些以自我爲中心的單方面途徑……我們努力不懈地在航行、海洋法、公約和談判範圍內推動群島海道原則, 換句話說,我們的應對方式是一種外交反應,一種將各國團結在一起而不是分裂各國的方式。“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將各島之間的海域看作是連接而不是分化國家的領域,並通過群島海道通過原則,以外交和法治途徑將各國團結起來。
馬爾迪強調印尼也在本區域追求同樣的道路,例如通過亞細安“和平自由中立區”(ZOPFAN)、《東南亞無核區條約》和《南中國海行爲准則》等倡議求同存異。他呼籲各國追求國家利益時也應考慮到區域利益,從而打造信任和自信的雙贏局面。
群島海道通過原則指的是群島國家允許所有國家的船舶和飛機在通過群島國內的水域時享有無害通過權(innocent passage)。群島國可指定適當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讓外國船舶和飛機能迅速通過群島水域及其鄰接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