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對大巴窯曆史步道進行了更新。除了新增了三條新增主題路線外,走道還增加了兩個曆史地標,分別是位于大巴窯第53座的“Y”字形組屋和龍頭遊樂場。作爲新加坡建屋局的公共住房原型城鎮,大巴窯是其它住宅城鎮發展的模板。2014年,國家文物局推出大巴窯曆史步道,帶大家追溯這一地區從沼澤地到“模範”住宅區的發展曆程,以及它不爲人知的故事。這次更新後的大巴窯曆史步道涵蓋了29個文化遺産地點,設有10個文化遺産標志。其中,新增的三條主題路線分別是:● 組屋與公共空間路線(步行1.5小時,4.5公裏) 該路線探索了公共住房樓、公共空間和城市規劃的建築發展,反映了新加坡房主數十年來的需求和願望。● 信仰與信念路線(乘坐公共交通2小時,6公裏) 該路線展示了寺廟、清真寺、教堂和代表在大巴窯生活、工作和崇拜的不同社群的機構。● 社區和鄰裏路線(步行0.5小時,1.5公裏) 該路線側重于繼續在大巴窯居民的體育、文化和社交生活中扮演積極角色的機構和空間。獨特組屋設計引領當時潮流大巴窯在組屋建設上,見證了許多創新的“首創”。它是由建屋局設計和開發的第一個城鎮,當時嘗試了各種不同的建築風格。比如,大巴窯5巷第53座組屋就是少見的Y形組屋設計。這棟19層樓高的組屋完工于1967年,是當時大巴窯最高的建築,在屋頂的觀景平台可俯瞰大巴窯全景。作爲國內外政要在新加坡必到訪的一個地方,53座組屋曾接待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戈頓和新加坡第二任總統謝裏斯等,因此大家稱它爲”貴賓樓“。(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這裏還有很多造型獨特的組屋,如蝙蝠形的大巴窯2巷第116座組屋,以及最長半圓形組屋之一的大巴窯1巷第157座組屋。此外,大巴窯曾是1973年東南亞半島運動會的主辦所在地,爲比賽和訓練提供了場館。當時,在大巴窯中心區共有四座組屋被用來爲七個參賽國家的運動員提供住宿。賽事結束後,這些組屋的單位被全部出售。(圖源: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圖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對于曾經在大巴窯居住過的人來說,這次新增的曆史地標,大巴窯6巷的龍頭遊樂場,是個充滿童年回憶的場所。
這個遊樂場是由建屋局建築師許燕義先生的設計的,由大膽的線條和幾何元素組成。之後,因這設計大受歡迎,導致在新加坡各地的遊樂場出現了不同版本的”龍頭遊樂場“。(圖源:新加坡建屋局)關于大巴窯五個鮮爲人知的故事這次更新後的大巴窯曆史走道,還揭示了一些不爲人知的故事。在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經曆快速工業化過程中,女性占據了年輕工人先驅群體的大多數。在那個時期,大巴窯是制造業活動的中心,而在先驅工人中,女性勞動力在新加坡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就業和産出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照片展示了大巴窯工業鼎盛時期的一家工廠(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而另一個亮點是位于大巴窯第4巷192號的NTUC FairPrice。這家超市外觀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它是新加坡第一個全國職工總會(NTUC)歡迎超市,具有標志性地位。它的開業旨在抗擊通貨膨脹和供應商的利潤。該超市在開業時吸引了大量顧客,甚至不得不每三到四個小時關閉門店以防止人滿爲患。(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1. 曾是新加坡糧食供應基地1954年,新加坡改善信托局(SIT)進行的一項調查稱,大約600英畝的大巴窯是“我們認爲是島上最肥沃的土地”。大巴窯的農場爲新加坡的糧食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1954年,新加坡的一場洪水影響了全島的糧食生産,當年糧食産量下降了大約60%。(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2. 第一個規劃目標的城鎮 新加坡建屋局的首位城市規劃師Alan Choe負責規劃了當時“貧瘠”的大巴窯。大巴窯是新加坡第一個規劃目標爲人口在18萬至25萬之間的城鎮。 (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3.擁有新加坡最古老的佛寺 大巴窯擁有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廟。蓮山雙林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在1980年被列爲國家古迹。(圖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4.所有道路都一座善堂開始 大巴窯修德善堂曾經是大巴窯城鎮規劃的地標。新加坡建屋局的首位城市規劃師Alan Choe規劃的大巴窯道路從善堂開始,從那裏他也制定了城鎮的模式。修德善堂仍然位于大巴窯6巷的原址上,其現有建築于1959年完工,1990年代進行了多次擴建。 (圖源:新加坡建屋發展局)5.被大家傳爲能夠帶來幸運的教堂 複活基督教堂是大巴窯城鎮中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據一個教區會衆稱,許多希望懷孕的年輕婦女會摸摸嬰兒耶稣的雕像,然後摸摸自己的腹部。 另有傳聞,說該教堂傳播著幸運,因此有些人在領受聖餐時會將他們的彩票號碼寫在手掌上。(圖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大巴窯曆史步道承載了前居民和現居民回憶。居住在53座組屋的唐美芳女士說,她還清楚地記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訪問她所居住那幢樓的一天,所有居民都聚集在門口等著。而她也很自豪大巴窯能夠以新加坡公共住房的模範,被全世界所認識。— END —
直播預告
如何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點擊下方預約,新加坡眼帶你了解新加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