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通過“按人計酬”的資助模式設定當前和中長期的重點關注領域以及主要指標,公共醫療醫療集群則可靈活決定如何分配資源給不同的服務。普傑立認爲下來幾年預料會出現更多種預防性護理項目。
衛生部對三大公共醫療集群的資助模式已改爲“按人計酬”,但公衆仍可自由選擇接受治療的醫院,不必只去他們被分配到的集群醫院看診。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星期三(5月10日)在國會答複葉漢榮(楊厝港區)時強調,“按人計酬”(capitation)的資助模式可鼓勵醫療保健業者更注重預防性護理。業者自然傾向于更低的成本來維持病患的健康,而不是在病患生病時才花更多錢讓他們到醫院醫治。這種資助模式在世界各地也很普遍。
普傑立指出,各個醫療集群獲安排服務的居民人數約150萬人,它們所獲得的資助以居民的年齡層而定。“所設定的資助沒有減少,甚至比起前幾年的集群預算,還略微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更多居民可以獲得更高的‘按人計酬’率,醫療集群也會相應獲得更高的預算。”
葉漢榮補充詢問,這種資助模式是否會影響服務病患的素質,包括延長到醫院接受治療的等候時間。
從4月1日起,衛生部對三大公共醫療集群的資助模式已改爲“按人計酬”,即根據看診人數,每年撥出固定款項給醫療集群,財政部撥給衛生部的預算也將根據按人計酬的增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