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確保雇主家中花盆等處沒有積水,防止伊蚊滋生。環境局大概每兩個月就會來住家進行一次例行檢查,家中也常備有除蚊劑。我也因此很放心。”
“環境局的全面檢查讓我很放心。但單靠環境局滅蚊是不足夠的,每個居民都應該確保花盆等常積水區域沒有積水,共同努力減少茲卡病例。”
環境局人員用手電筒檢查溝渠積水內是否有疑似伊蚊幼蟲。(邬福梁攝)
約30名環境局人員星期六(5月13日)早上分組在高文(Kovan)高風險地區進行全面檢查,一些人負責檢查周圍私宅區住家,部分人則負責周邊環境檢查,包括檢查垃圾桶、溝渠、花園內是否有積水。若發現積水,就會噴灑滅蚊油。
環境局人員朝發現疑似伊蚊幼蟲的溝渠內噴灑滅蚊油,降低伊蚊滋生的危險。(邬福梁攝)
衛生部和國家環境局星期五發聯合文告說,高文出現的三起茲卡病例中,兩人目前在家中養病,一人住院治療但情況穩定,三起病例都不是孕婦。
在其中一戶私宅工作的諾維塔(32歲,女傭)說,環境局人員上午來檢查屋子,並側重檢查花園花盆和室內積水,也告知她附近出現三起茲卡病例。
延伸閱讀 今年骨痛熱症病例逾2900起 或現新一波傳染高峰環境局借助高科技 提高伊蚊絕育試驗計劃效率
其中一組人在實龍崗路上段一家社會服務組織外圍排水溝發現一處積水,並在水中發現疑似伊蚊幼蟲,水中發出陣陣臭味。小組已在溝渠內噴灑滅蚊油,並收集溝渠水中幼蟲樣本回實驗室檢驗是否爲伊蚊幼蟲,日後會跟進調查。
工作人員也到住家檢查花園內的花盆積水情況等,並提醒居民小心防範蚊子滋生。
居民陸惜蓮(76歲,退休)聽到附近出現三起茲卡病例後感到擔心,她認爲要防止茲卡病毒擴散,除了靠環境局外,也應該靠居民共同努力。
茲卡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關節疼痛、頭痛和結膜炎(俗稱紅眼症)。雖然罕見,但孕婦感染茲卡,可能導致新生兒患小頭症。
工作人員在排水溝發現一處積水,並在水中發現疑似伊蚊幼蟲,水中發出陣陣臭味。(邬福梁攝)
實龍崗路上段一帶的高文區出現三起茲卡病例,國家環境局派人到高風險地區進行全面檢查,並發現溝渠積水內有疑似伊蚊幼蟲。
環境局建議住在高文一帶的居民,尤其是孕婦,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果出現茲卡病毒的感染症狀應求醫,並將住家和工作場所地址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