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僅是人們理想中最宜居的花園城市,還是富豪大佬們的避稅天堂和養老聖地。但是,富豪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據2022年10月最新的《福布斯亞洲》統計,新加坡目前的首富是年過70的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身價爲156億美元,相比上一年的230億,足足縮水了1/3,很難叫人不肉疼。同樣面臨資産縮水的,還有之前的幾屆首富,比如李小東和張勇。大佬們含淚肉痛,但仍有許多人想要往那裏擠,比如李嘉誠,又比如支付寶女王彭蕾,不僅攜巨額資産移民,還斥3億巨資買下豪宅。國內賺錢國外花,這些富豪們爲什麽都要紮堆移民新加坡?背後到底有什麽隱情?
如果你有心觀察新加坡的富豪榜,不難發現一個事實:排名前十的大佬,超過一半都來自中國內地,而且他們還輪流登上過首富的寶座,比如最新的就是李西廷。
作爲邁瑞醫療的掌舵人,他的人生頗爲傳奇。1951年,他出生在安徽宿州的砀山縣,早年還當過挖隧道的工程兵,在十年特殊曆史時期中抓住了唯一一次高考機會,成功進入中科大攻讀物理系,畢業之後在武漢物理研究所和深圳安科都工作過,還多次作爲中國訪法學者參與過技術交流活動。可以說,他能有如今的成就,除了自身的拼搏,也離不開祖國的培養。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讓他在90年代和同事們一起創立了邁瑞醫療,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爲全球最頂尖的高科技醫療設備供應商之一了。
2008年,邁瑞在A股上市時,曾創造了創業板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IPO的奇迹,短短3天市值就突破千億。口罩來臨之後,邁瑞的業績也跟著暴漲,年淨利潤超過66億,增長高達42%。最巅峰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曾突破6000億大關,連帶著當家人李西廷的個人身家也達到230億美元,在移民新加坡之後直接登頂富豪榜。可是作爲口罩受益股,隨著情況趨于緩和,市場需求下降,邁瑞的營收也跟著放慢,李西廷的處境沒有前兩年那麽滋潤了,身家縮水了3成。
不只是他受到影響,新加坡其他的大佬們也同樣面臨困境,比如李西廷之前的首富李小東,同樣是受口罩影響,去年東海集團市值直接蒸發了1700億美元,旗下電商平台不得不退出法、印、西班牙等國家,還陷入大面積裁員和暫緩發放高管工資的窘境。
而身爲CEO的李小東,身家跟著縮水了42億美元。更慘的是海底撈的掌門人張勇,他本是四川簡陽人,發家之後決策失誤,在口罩來臨時業務擴張失敗,後期資金窟窿堵不住了,僅2022年一年就關停了276家門店,虧損超過40億人民幣,直接退出了首富競選。在最新的新加坡富豪榜中,張勇夫婦的身家是77億美元,對比兩年前直接蒸發了113億。對于國內富豪紮堆移民新加坡的狀況,網友們都喜歡調侃“流水的首富、鐵打的國籍”,可惜他們離開後並沒有越過越好,寥寥數人加起來已損失了上千億。
魔幻的是,仍舊有不少土豪們依舊在考慮移民問題,對他們來說,新加坡仿佛就像是吸引他們不惜代價也要奔赴的魔咒。比如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試圖在亞洲擴大業務,把新的辦事處設立在了新加坡,還投資建造了新達城第二大廈。而支付寶女王彭蕾也被爆出和丈夫一起攜225億身家移民新加坡。她本是重慶萬州人,是浙江工商大學管理系畢業生,1999年就加入阿裏做人力資源管理,是打造阿裏價值體系的靈魂人物,可惜這樣高精尖的人才沒有留在國內。
爲什麽大佬們都鍾情于新加坡?
從最新一期的權威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我們或許能知道答案:新加坡取代中國香港成爲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亞洲金融中心位列第一。昔日的那個沒水沒糧的貧窮漁村,如今已是人均GDP突破8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了。無論是從營商環境、政策福利、基礎設施還是業務體系來考慮,新加坡都是未來發展業務的首選。李嘉誠正是看到了這點,才把新的辦事處放在那裏。不只是他,還有索尼、戴森、台積電等跨國龐然大物也都選擇把亞洲辦事處甚至是總部設在新加坡。相比之下,香港的跨國企業辦事處數量正在悄然消減,不少員工都遷往了新加坡。
更令企業家們向往的是,那裏還是著名的“避稅天堂”。靈活的金融政策、銀行扶持和稅務改革早已聞名世界。隨著離岸業務的快速增長,那裏的稅收制度變得越來越合理,稅種少不說,稅率也格外低。如果土豪們在新加坡開一個離岸公司,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範圍內的商業領域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所有行業都被允許百分百的國際股權,而不需要新加坡當局的授權。在那裏,企業所得稅低到17%,股東分紅也無需再繳稅,也就是說,大佬們分得多少,進個人口袋的就有多少,而不用再上交國家。如果是家族企業入駐新加坡,在達到一定規模後,還能申請永久稅務減免。這個政策對于富豪階層來說是非常利好的,僅2022年一年,新加坡金管局官網上就顯示:全球有2800名億萬富翁移民新加坡並在那裏設立了家族辦公室。
我們的海南封關其實也是在解決這個問題,讓海南變成了對外對內的窗口,美元是國際流通貨幣,國人每年可兌換5萬美元,這些富豪們想在國外做投資、買遊艇額度肯定是不夠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移民,以後也不用非得移民了,在海南就能把這點事兒辦了。
對于在海外開展業務企業主和公司來說,高保密性的離岸銀行業務、最低或無稅負、無貨幣管制、友好的稅收制度和高度開發靈活的營商環境,對于保護企業和個人財産有極大的好處,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將新加坡視爲避稅天堂。有錢人的紮堆,意味著資金和人脈的高度集中,同時也意味著機會。投資人去了,不少機構也跟著往那去,連龐大的創業者群體都想到新加坡去“淘金”。
看到這裏,我們需要清醒地打一個問號:以後還能有這麽大的吸引力嗎?他們真的是創業最優解嗎?
客觀來說,新加坡的確充滿了機會,但不必過度追捧。那裏的許多市場還留有空白,比如網約車、外賣、移動支付等領域相對于我們的發達程度,仍尚待挖掘,但目前在那裏試水開荒的企業,反饋都不是很好。新加坡土地資源匮乏,人力成本很高,電商供應鏈所必須的大容量倉儲,放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之後成本倍增。電商本就大多都走薄利多銷的路子,成本上來之後,利潤空間就低了很多。而且消費者需要通過跨境物流收貨,在出入關口的環節不可避免要耗掉許多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類似生鮮等領域很難形成供應鏈優勢。
從資本的角度看,新加坡上市流程簡單快速,審核監管也很高效,但他們的體量擺在那裏,受先天限制新交所的資金池子很小,流動性也不強。香港是新加坡的1.5倍大,但港交所的上市公司高達3000家,而新交所卻只有700家。
由于地小人口基數小,新加坡的市場相對來說也很小,內驅後勁不足,屬于典型的外貿驅動經濟體,很難形成像我們那樣的全産業鏈,尤其不適合大廠入駐。它適合那些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地選擇性的創業者和開拓者。目前新加坡的人力資本極高,市場更偏向于不依賴人力的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新興産業和運營成熟的企業。說白了,更適合有錢人去那裏轉移資産和避稅,需要繼承遺産的二代們也可以去,因爲那裏沒有遺産稅,適合土豪們養老和家族降低資産世代傳承的成本,同時也適合想要獲取海外身份的高精尖人才。
新加坡某些方面的確發展得很先進,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絕對不可能完全取代大國,不需要過度地追捧。我們龐大的市場充滿無限的可能性,積極向上的開拓者和守成者都不應該輕易躺平,放棄在國內自身領域的成就,去到未知的陌生環境需要慎重再慎重。相信自己、深耕主業,耐心和勤奮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預期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