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全球需要的額外投資額約相當于世界生産總值的3%,而它每年能催生至少多0.7%的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會更高。這比目前的基本增長率高出約四分之一。
“這是我們幾十年來不曾見過的增長良機,一個讓富裕、貧窮和中等收入國家都能獲益的良機。我們應把這個挑戰視爲達成永續發展目標和保護人類安全的挑戰,把它視爲取得經濟增長、擴大包容性、性別平等以及和平的良機。”
他說,各國在擬定經濟政策、處理政治和協助人民應對未來時,須考慮到事態的長遠發展,制止可能出現的沖擊,還須避免制定在和平時期會積累風險的宏觀經濟政策。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長時間極寬松貨幣政策就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它使各國如今面對高通貨膨脹和金融不穩定的威脅。
尚達曼5月14日(星期天)在約旦首都安曼的肖曼基金會(Shoman Foundation)發表演講,主旨是如何改革全球金融體系以促進發展和生態安全。他指出,人們在21世紀的首20年經曆了三次疫情、一次全球金融危機和幾個重大的金融風暴,以及多起極端環境事故,且事故日趨嚴重和頻繁。
尚達曼也呼籲各國,在如今的多極化世界裏保持開放,從而保持開放的國際秩序。他指出,除非世界列強尋求共同點來爲全球公共利益課題進行合作,否則人們將無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預防大流行病及解決經濟發展等課題。
尚達曼再次呼籲各國,采取集體行動來應對全球暖化、水資源枯竭和大流行病等危機。各國投資以預防危機的同時,也應爲其他國家提供支援,尤其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
他認爲各國須在多方面做調整。首先,得投入更高額和更長期的投資來取得更強勁的全球增長,還要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水資源危機,以及克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挑戰。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的投資,若擴大至全球則每年需要多幾萬億美元。
擬定國家發展政策時 應照顧到全球公共利益
延伸閱讀 今起到阿聯酋約旦以色列尚達曼進行九天工作訪問尚達曼:通過教育和住房政策 我國成功避免分裂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呼籲各國,做出同政策及財務策略相關的調整,包括投入更高額和更長期的投資來取得更強勁的全球增長、讓增長收益獲得更好的分配;此外,在擬定政策時兼顧本國的發展需求和全球的公共利益。
“每當出現新沖擊,不論是新一波大流行病或極端天氣情況,又或是新的沖突或戰爭,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事故並不是孤立的。我們必須留意那些導致不同沖擊的緩慢流動的暗流,我們最根本的挑戰是應對這些暗流,而不是等待新沖擊來襲。”
另外,各國在擬定國家發展政策時,也應照顧到全球公共利益。若各國對全球公共利益課題避而不談,只著重于自身的眼前發展,可能導致碳密集活動擴張,進而推高大流行病和其他全球性沖擊發生的可能性。以各國邁向改用低碳能源爲例,這能讓經濟增長持續、制造更好的工作機會,並減少碳排放、減低對地球的傷害。
隨著全球進入一個混亂的時代,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爲主要支柱的全球金融安全網也應強化,因爲過去20年來所經曆的危機多爲全球性,世界某一端發生的問題會蔓延到其他國家。
他認爲,各國須改變合作方式,並對國家政策重新定位,爲目前混亂且充滿強烈不安全感的時代建立起韌性和樂觀積極的態度。
他再次強調,國際資本市場上有約260萬億美元在流通,因此問題不在于錢,而是如何把資源導入能源轉型、永續發展及保護人類安全的領域。
尚達曼認爲,各國須加大對多邊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資,因爲它們能讓公共資金在資本市場上增值,並吸引私人投資。多邊開發銀行則須重新定位,從爲國家提供借貸,改而降低環境風險,減少各國在吸引私人投資方面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