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公園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也聯合制作了第一本菌類指南《A Guide to Macrofungi in Singapore》,展示了新加坡的廣泛多樣的大型真菌和黏菌,爲超過160種在本地發現的大型真菌提供鑒定指南,同時也強調了這些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指的是公衆參與的科學研究,從2015年起,公園局就招募公民作爲志願者參與公園鳥類調查。志願者在進行辨認鳥類的基本培訓後,會被分配到不同地點調查鳥類。公園局接著分析了2015年至2019年內超過1100多名志願者收集的數據,並研究影響城市綠地中鳥類多樣性的因素。
國家公園局的研究顯示,面積較大、具有水體和半自然植被的城市綠地,有助于更多品種的鳥類生長。這也是公園局首次利用公民科學愛好者收集到的鳥類數據進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之一。
在64個地點勘查的384個點中,志願者一共記錄了近7萬次的鳥類出沒事件,包括184個鳥類物種。研究顯示,本地的鳥類多樣性與城市綠地的規則形狀、半自然植被和水體呈相關性的變化。例如,有規律形狀、核心面積較大的綠地會出現更多的鳥類物種。這是因爲這些空間的邊緣空間較少,小氣候差異以及人類幹擾也相對少,是鳥類的高質量棲息地。
白鹭、蒼鹭和翠鳥等食肉物種的生長,則與淡水水體密切相關,因爲這一群體都依賴水中生物作爲食物來源。燕子也喜歡在開闊的淡水水體飛行,以便能捕食到更多昆蟲。這項研究將有助于指導我國未來更好地規劃和設計公園,在方便公民使用公園的同時,也確保鳥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