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素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在結束任期內最後一次訪華之旅後,在面對波谲雲詭的國際發展形勢,以及全球發展大趨勢時,曾做出過“五大預言”。其中,有一條預言說得很清楚,那就是中國崛起勢不可擋,而印度則不可能和中國一樣迅速崛起。
時隔兩年後,李光耀又在他出版的書籍《李光耀觀天下》中,再度提到了中印兩國。並以一位成熟政治家的獨到眼光,對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進行了系統的對比,最終得出了一個毫無懸念的結論:印度永遠不可能超越中國。
李光耀執政新加坡長達31年,他擔任新加坡首腦期間,正是新加坡快速發展和轉型的關鍵階段,他不僅親手締造了新加坡的輝煌,也讓世界範圍內的國家將目光聚焦于新加坡,爲新加坡的發展和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加坡是我國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之一,作爲一個曾親眼見證中國崛起的旁觀者,這個曾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發達國家,在討論中印兩國發展對比上非常有發言權。尤其是在大國夾縫中發展起來的新加坡,對中國的崛起更是抱有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我國和印度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兩國之間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中印兩國都是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量非常大,作爲典型的發展中國家,都存在著北方發展明顯滯後于南方的現象。
除此之外,中印兩國同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同是G20和金磚五國等國際組織成員國,爲亞洲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國之間在諸多方面都存在著難以逾越的差異性,而印度作爲“油管五常”之一,也經常將中國當做參照國家進行對比。
第一,社會矛盾巨大
衆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十分嚴苛,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階級鴻溝,而且由這種不公平的制度演化而來的各種矛盾,時至今日都是不可調和的禁區。另外,種姓制度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涉及到階級分化和社會歧視等各個方面。
與此同時,印度的階級思想尤爲嚴重,高種姓和低種姓人群,不僅在社會地位、薪酬、婚姻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分化,而且政府也根本不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
第二,教育差異性巨大
印度根本沒有成系統的教育體系,並且還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的現象。偏遠落後的農村地區,根本沒有教育可言,這不僅會影響這類人群的職業規劃,而且還會導致他們的子女始終處于社會底層。
第三,宗教信仰沖突
印度作爲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區文化差異的影響,産生了諸多宗教信仰。印度教、錫克教、基督教等宗教,在印度這個國家大肆橫行。不同信仰人群之間的矛盾嚴重激化,這也成爲了阻礙印度發展的一個絆腳石。
第四,發展嚴重滯後
如今,印度早已成爲世界環境汙染的重災區,這也成爲了影響印度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自印度獨立以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消除殖民化後遺症,小至糧食、水源等生活必需品,大至工業和科技發展,始終受限于聯邦之間的掣肘和沖突。
試想一下,如此印度,拿什麽和迅速崛起的中國相提並論。所以,李光耀的觀點只是一個世界共識而已。
李光耀之所以認爲印度並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相信了解印度的人對此都會深表贊同。首先,印度作爲一個多元化的聯邦結構下的社會形式,不同的種族、信仰、語言、文化,造成了印度在政治上很難形成集權制,並且社會環境和經濟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和矛盾。
此外,印度曆史上深受外來侵略者的殖民統治,進而對社會結構造成了人爲的斷層,簡單來說就是富人富得流油,而窮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爲了便于統治,印度上層不得不借助分化階層、破壞公平等手段,打亂原本平等的社會環境。
但這種做法適得其反,進而導致印度社會各種矛盾激增。更離譜的是,英國殖民印度期間,曾強行將很多有矛盾的小聯邦捏合在一起,這種類似草台班子似的建國方式,導致印度政府的管控權大幅度下降。
這種所謂的國家,根據不具備統一管理的屬性,所以李光耀才會認爲,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是一個由衆多擁有領土邊界的小聯邦,組成的一個國家機器。簡而言之,就是不同零件拼湊出來的一座大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