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躍社科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主任林慧雲副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教育界在數碼素養、網絡安全等方面有必要加大教育力度,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應了解更多關于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知識,寫出好的提示,從而更好地在學習和課程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兩位業者也同意,盡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威力強大,它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角色。
不過,受訪學前教育經營者認爲,不是所有教育科技都適用于12歲以下的兒童。
言缵光說:“如果補習教師只是純粹輸出內容和操練學生獲得好成績,很輕易便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教師在學生遇到挫折時會了解學生的掙紮、表示關心和給予鼓勵,重拾信心,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謝建華說,他曾經試驗將人工智能融入數學的課程中,所得出的結論是,人工智能的強項是給答案,但缺乏學習過程的體驗。
若經濟實惠 人工智能有助領域發展
對于學生可以全天候使用人工智能補習教師來說,消費是便宜的,但言缵光認爲,這會使學生變得懶惰。不過,人工智能是可拓展的,使用的人越多,單價就越低,利好教育領域業者。
林慧雲說,當科技有意義地整合到課程和教學法裏頭時,可能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正統教育外,科技的普及也成爲學習的伴侶,促進人們學習新技能。
他說:“所有的科技都有它的優缺點,但如果企業忽視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性改變最終將被淘汰。”
教育科技公司Ednovation創始人兼執行董事言缵光博士受訪時說:“科技開發分爲三大類,早期多數 (early majority)、後期多數(late majority),以及落後者(laggards),采納者也一樣分這三大類。作爲早期多數者,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嘗試和試驗,可以在成本低的時候嘗試失敗,然後重頭再來。”
Seriously Addictive Maths(S.A.M)創始人謝建華認爲,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習者而言,多數教育科技應用的作用有限,對于這年齡層的兒童,以人教學,加入互動和可觸碰元素的教學法更有效。
去年底ChatGPT推出後,人工智能的關注度大大提升,企業也競相嘗試把人工智能融入業務中,本地超過14億元市場規模的補習行業也紛紛將科技融入教學中。
言缵光指出,年紀小的兒童未必會打字和拼寫,因此ChatGPT不適用,業者必須重新開發新技術,如他的公司便研發語音導入,讓兒童也能互動學習,不會扼殺求知欲。
由于一般民衆對人工智能一知半解,並不是所有的教育業者如補習中心都能駕馭新技術,並融入教學當中。
盡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威力強大,但它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角色,因此補習行業的人力成本並不一定會下降。
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網站的數據指出,我國去年花在私人教育上的支出達83億7000萬元,而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數據指出,人工智能去年在全球教育市場的規模達25億美元(約33.9億新元),預計到了2030年將擴大到238億美元。
延伸閱讀 科技專家警告 人工智能威脅等同大流行病與核戰爭我是記者 ChatGPT會取代我嗎?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受歡迎,是因爲它在交流方面的廣度深,可以節省整合繁瑣資料的過程。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在影視、圖像、語音等方面提供生成式資料,對有關課題的說明有極大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