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和丈夫白手起家,在中國和日本建立了非常成功的服裝連鎖店生意,公司J’S Group是日本備受歡迎的品牌United Arrows、Beauty &Youth和Ships的策劃、設計和生産公司。公司在中國數個城市生産基地聘有1000名員工,服裝出口量爲每年1000多萬件,年出口額達一億美金以上。
去年,60歲的阿西弗在健康經曆了一場浩劫後,帶著死裏逃生的余悸,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想做的事。與家人商議後,他決定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成立慈善基金,把自己的時間、大約四成的財富,以及多年來積累的人脈與經驗都投入公益。
周海燕相信關愛地球是人類需要付出的一個職責和使命。在冠病疫情期間,她投資了以環保爲切入點的辦公家具公司JOS furniture,讓辦公家具能夠有一個重複循環再次運用的機會。她目前在籌辦JOE環保聯盟公益項目,建造家具回收工廠,把舊辦公家具如木家具粉碎壓合再次使用,減少碳排放。周海燕計劃在初期投入200萬元,建造廠房和教育中心,聘請50至100名員工。最終總投資額將達500至1000萬元,計劃聘用兩三百人。該回收公益項目所賺回來的利潤,將繼續投入慈善,再循環地回饋社會。
投資環保家具公司 將利潤回饋社會
希望幫助想創業清貧大學生
周海燕(49歲)來自上海,先生來自日本。自2009年起,他們就在新加坡安家,帶著三個女兒成爲了新加坡永久居民。
隨慈濟做家訪融入本地 結識不同族群感受多元文化
阿西弗(Asifur Chowdhury)在新加坡居住30年。出生在孟加拉,現已經成爲新加坡公民的他,把辦公室設在哥烈碼頭的大廈。窗外就是濱海灣金沙,一艘艘的貨運船停泊在遠處,其中就有阿西弗創辦的公司Seatrek Trans所運營的船只。公司在七八年前的頂峰時期,曾同時運營400艘貨船。當年建造新加坡金沙和聖淘沙名勝世界賭場時,所需要的水泥,至少一半以上是由阿西弗的船務公司負責運送到新加坡的。
移居新加坡後,周海燕和丈夫成立了自己的家族辦公室進行各種投資,如酒店投資。她們也開設一家財務公司,專門處理外國人投資移民到本地的事宜,例如幫助高淨值人士在新加坡成立家族辦公室、做投資等。
從植物園開往烏節路的途中,私召車司機邊開車邊細數沿途看到的豪華車牌子:前面是Maserati(瑪莎拉蒂)、Lamborghini(蘭博基尼)和Bentley(賓利),左邊有香槟色的Aston Martin(阿斯頓馬丁)。突然他忍不住驚歎一聲:“嘩!還有Rolls Royce (勞斯萊斯) Phantom!應該都是外國人,現在很多。以前新加坡路上哪裏這麽容易看到粉紅色的Maserati和金色的Rolls Royce?”
JOS辦公家具可持續發展項目創始人周海燕攝于公司展示廳,環保家具如鯨魚凳子由保利瓶等材料制成,家具設計概念以環保主題爲軸心。(白豔琳攝)
創立服裝連鎖店 周海燕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新加坡管理大學家族企業學院資深顧問許茵妮教授說,外國高淨值人士是舉家搬遷到本地,“畢竟初來乍到,新成立的家辦和高淨值人士,最優先考慮的就是解決住房、教育和辦公空間、醫療等問題。在融入本地社區時,需要經曆一段時間和過程”。 她解釋,新加坡是一個小國,住房資源本來就有限,冠病疫情導致建築工程放緩,更加劇了房源緊缺的問題,各種房價急升,因此中産新加坡人會感受到壓力。
在新加坡長大的兒子也全職加入阿西弗的慈善事業,與爸爸一起做公益事業。阿西弗說:“我的兩個孩子在新加坡單純善良的環境下成長,也因此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善良的心。對我和太太來說,這是最欣慰、最感恩的。”
海濱律師事務所(Bayfront Law)合夥人林偉恩有不少客戶正是准備把資産遷移到新加坡開設家辦的高淨值人士。林偉恩說,到新加坡開設家辦的客戶,目的多是要尋求財富的安穩性,因此投資時相對謹慎,多數選擇風險低且穩定的投資項目。在新加坡的投資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才會著手。待客戶安頓後,一般還會拔出資産的5-10%用作爲慈善和公益,他經常碰到客戶想了解新加坡有哪些可捐助的渠道。“新一代的富豪,都有自己對慈善的看法,他們會找本地一些自己特別關注的弱勢群體或課題定向捐助,有的富豪則關心環保問題,想爲地球盡一分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2021年流入新加坡的淨資金達4480億元,是自2008年開始有記錄以來最高的。過去數年,在本地設立的家族辦公室數大增;2020年底約有400個,在一年內幾乎翻倍至2021年底的700個。爲進一步抑制包括外國買家等因素造成的房價攀升,政府今年4月底推出的房地産降溫措施明顯針對外國買家,要求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從原來的三成一下調高到六成。
阿西弗在健康經曆了一場浩劫後,決定把生活的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成立慈善基金,把自己的時間、大約四成的財富,以及多年來積累的人脈與經驗都投入公益。(特約陳來福攝)
政府指出,高淨值人士並不一定就能獲得新加坡公民權。在審批公民權申請時,所考慮的因素包括對新加坡的貢獻、所創造的價值、所雇用的本地公民數,還有是否能承諾在本地紮根和融入本地社會。
作爲早已融入新加坡生活的移民,阿西弗提醒新移民盡量不要只跟來自家鄉的同伴交往,應該結交更多本地和其他國籍的朋友。他認爲,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到這裏來的人都應該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去融入和接納不同的人。無論來自哪裏,他們要扪心自問爲什麽選擇移居新加坡。“你到一個地方來居住,就要喜歡和接受這裏,而不是希望這個地方變成你所期望的樣子。”
新加坡多元種族且融合的環境讓周海燕覺得踏實安心。她認爲,在一個海納百川的地方,作爲新移民也須要主動去尋找一個契合點去溝通和融入。近來,不少新移民的到來,占用了新加坡部分資源,如住房、車輛等。周海燕說,雙方都須要做的是換位思考,用溝通的方式去相互融入,整個過程也需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她也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建議初到新加坡的移民,一開始總有不適應的過程,要持有開放的心態,主動走入小販中心、咖啡店等地方去了解這個地方的事物與人。“要敢敢走入,你走進去了,那就是融入進去了。”
一般撥資産5%到10%作慈善
1993年碩士畢業後,他帶著太太和兩個孩子從英國到新加坡定居,起初是幫父親管理公司。幾年後,他以新加坡爲據點,創立自己的船務公司,把事業推上巅峰。阿西弗說,太太原籍英國,他本可以在英國、西班牙或世界任何地方居住,但在新加坡定居後,覺得這裏才像他們真正的家。“我孩子八九歲時,到同學家裏玩,深夜想回家,我發現自己完全放心讓他們獨自搭德士回家。就在那一刻,我知道這個城市是最適合我們定居的地方。因爲全世界再找不到其他城市,允許我放心讓孩子自己回家。”
1980年,年僅17歲的阿西弗第一次抵達新加坡。他搭乘著父親擁有的大貨船,從孟加拉航行了七日才抵達新加坡的丹戎巴葛。一上岸,他就深深被這座城市吸引。他當時考慮日後要搬到新加坡,幫父親打理生意。阿西弗家世顯赫,在當時是孟加拉最富裕的十大家族之一,父親也是孟加拉首位擁有自己船只的船主。
周海燕在慈濟義工朋友的家裏准備午餐給在慈濟的醫師,她在朋友的三房式組屋廚房裏忙進忙出,輕松融洽、自然又自在,完全印證了她在采訪時所說: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在成就我們自己。”
出身孟加拉10大富裕家族 阿西弗劫後余生投入公益
贊助巴士載送客工購物消遣 提供免費午餐給弱勢家庭
延伸閱讀 【世界大解說】財富以外 高淨值人士紮根獅城 回饋社會我國超高淨值人口去年增6.9%至4498人
爲了更好地滿足這些高淨值人士和家辦對于慈善捐助的需求,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將在今年推出Giving Circles,讓高淨值捐贈者可通過此平台相互認識和聯系,以及貢獻力量。高淨值人士也可以通過Giving.sg尋求合作機會,爲有需要的團體做出貢獻。Giving.sg平台去年籌集超過1億元資金。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社區合作夥伴關系副主任唐惟亮說,中心很樂意爲新到本地的家辦或高淨值人士提供捐贈建議和幫助。他也呼籲高淨值人士考慮提供技能與指導,因爲這樣的貢獻可直接爲社區帶來實質的變化。
談到近期遷移到新加坡的家辦如何做出貢獻,許茵妮教授說,她期待這批高端人士如科技創新富豪,除了爲新加坡帶來資金,還可以把最新科技帶入新加坡,提升一些傳統行業,同時幫助新加坡完善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許教授認爲,高淨值人士能夠貢獻給新加坡的,包括軟性資本和社會資本,從而協助提升新加坡的人力資本。
雖然無法證明豪車都是外國人擁有的,但私召車司機的直觀印象和看法不算少數。 今年,高淨值外國人湧到新加坡的情況,從急速高漲的豪宅租金、人滿爲患的國際學校,到突然冒起的高端私人會所都可看出。豪宅豪車富豪們買起來毫不手軟,這些高調舉動在小小的新加坡吹皺一池春水,泛起的漣漪使新加坡人已不再只是耳聞,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和影響。
周海燕自小接受佛教的熏陶,要爲人以善。她到新加坡後通過新加坡慈濟(慈濟是全球的佛教慈善團體)接觸更多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才開始融入新加坡的生活。跟隨慈濟去做家訪時,她有機會走進不同種族的朋友家裏,以前沒有接觸過、感受到的友善,讓她覺得“我是真正的到了新加坡”。
初到新加坡,周海燕給當時8歲的大女兒報讀了新加坡一所天主教女校,而非國際學校。她相信,在新加坡本地學校上學,孩子可以更快速融入本地的生活,結交到許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馬來族、印度族朋友。當時選擇天主教學校,則是希望孩子除了佛教之外,也有機會去了解其他不同的信仰和生活狀態。眼看著三個孩子在淳樸自然的環境成長,每天都開心上學,讓周海燕特別喜歡新加坡這一種接地氣、踏實的生活氛圍。
海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偉恩說,客戶一般會拔出資産的5-10%用作爲慈善和公益。(受訪者提供)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社區合作夥伴關系副主任唐惟亮說,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很樂意爲剛到本地的家辦或高淨值人士提供捐贈建議和幫助。(受訪者提供)
除了目前正在進行的捐助外,阿西弗也在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接洽,希望有機會幫助想要創業,但經濟上有困難的大學生。“新加坡有很多特別優秀的大學生,他們有能力闖出一番事業,我希望不會有孩子因爲貧困而失去這樣的機會。” 除了金錢上的援助,阿西弗也設想,他可以運用自己多年經商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去幫助這樣的孩子。
阿西弗最近受訪的周六中午,是他在捐助午餐計劃開始後,首次到丹戎巴葛幫助義工們派送飯食。他生平第一次走進租賃組屋狹窄的走廊,挨家挨戶送餐,同時與這些家庭成員聊天。聽著貧困者訴說困難,阿西弗情緒波動很大,他憂傷地歎了口氣:“你不到這裏親身感受,就很難想象他們的困境。新加坡還是有很多人需要幫助。”
他每個星期天贊助巴士,載送四座客工宿舍的客工往返小印度去購物消遣,接下來還計劃讓更多客工宿舍的客工受惠。從今年五月份開始,他的慈善基金每周六提供免費午餐給丹戎巴葛區的弱勢家庭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