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文|曆史求知所
編輯|曆史求知所
新加坡,一個大多數國人都是華人,但卻早已徹底精神西化的亞洲國家。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小得可憐,只有724平方公裏,但新加坡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卻很高,因爲如此狹小的國家,卻牢牢扼住了馬六甲海峽這條東方海上咽喉。
要知道,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身。
馬六甲海峽這條舉世聞名的黃金水道,不知多少人眼饞著呢,小小的新加坡,憑什麽能安安穩穩地靠著這條海峽悶聲發大財?
其中固然有因爲新加坡地理位置重要,牽扯到各方的利益,但也離不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努力。
在世界諸多小國領導人中,李光耀的手腕眼光俱是老道毒辣,他總是能把握住世界發展的脈搏,並且早早地防患于未然,讓自己的國家能在驚濤駭浪中安然無恙。
即使到2011年,這位執掌新加坡,權力已經是15年的老人在退休時,依舊毒辣地做出了自己的預言,並且正在一一對應。
背棄理想的現實政治家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李光耀曾經也是一位共産主義信仰者,而且說來諷刺,李光耀對共産主義的信仰是來自英國的劍橋大學。
1923年,李光耀出生在已經被英國殖民同化多年的新加坡,其父親曾在英國石油公司裏工作過,李光耀從小接受的也是英國教育。
在二戰結束後的李光耀,還因爲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英國女王的獎學金,前往英國大學深造,並靠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英國的劍橋大學。
衆所周知,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是英國的最高學府,能夠進入這裏,就代表著半只腳踏入了英國的上流社會。
所謂大英帝國人才的寶庫,在冷戰期間卻爲蘇聯提供了無數自帶幹糧的共産主義戰士,比如號稱最讓英國破防的喬治布萊克先生,又比如大名鼎鼎的劍橋五傑。
而李光耀也是如此,作爲一名身體上的亞洲人,精神上的英國人,在劍橋大學學習了幾年後,李光耀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爺反了!
1949年,李光耀從劍橋大學畢業並獲得“雙重第一榮譽學位”。
然後,1950年剛剛回國的李光耀,就立刻參加了抗英組織,馬來亞論壇,成爲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先鋒大將。
此後,李光耀和馬來西亞的共産黨領導人林清祥關系頗佳,兩人一同號召馬來西亞的所有人起來獨立,將英國殖民者趕出去。
終于,在1959年,迫于國際壓力和亞洲人民越發高漲的民族情緒,英國人結束了在新加坡的殖民統治,新加坡獨立。
可是英國人走了,美國人又來了。
當時,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堅持自己的共産主義信仰,然後被美國人一巴掌拍死,還是果斷跳反,背棄信仰投靠美國的懷抱。
最終,李光耀看了看遠在天邊的蘇聯和新中國,又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美國軍艦,李光耀決定活著吧,活著挺好的。
這位曾經的共産主義戰士,在60年代初坐穩了自己的總理寶座後,便在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下,開始瘋狂地鎮壓國內的共産主義人士,包括他的戰友林清祥都被他給關了起來。
其實李光耀這件事情辦得雖然不地道,但也無可厚非,畢竟以新加坡的體量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注定了新加坡沒有違逆美國的資本。
不過,抛開這些主義之爭不談,李光耀對新加坡人而言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優秀領導人了。
在李光耀執政期間,對內,他大力發展教育,修建各種基礎設施,發展港口運輸業,並將其作爲新加坡的經濟立國之本。
對外,一方面親近美國,但另一方面又極力避免新加坡直接卷入到大國之間的爭鬥旋渦之中,小心翼翼地帶領著新加坡這一葉小舟,在驚濤駭浪中和平發展。
而李光耀的繼任者,也是他的兒子李顯龍能力更是卓越,不僅在1985年提前感覺到了亞洲金融風暴。
並且及時做出了一系列改革舉動,比如抑制房價,鼓勵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人的技術培訓。
同時,還多次依靠自己華人的身份前去中國訪問,與中國達成了一系列的經濟合作,保證了新加坡長久地繁榮發展。
正是因爲這些貢獻,所以哪怕這對父子將新加坡搞成了李家父子的家天下王朝,可是他們的支持率也從來沒有低于60%以上。
因爲新加坡人民能夠確確實實地感覺到,這對父子至少心裏還是有他們的。而且以新加坡這種小國能夠有這種能力的領導人,已經是燒高香了。
眼光卓越,多方下注
1990年,蘇聯解體的前夕,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執政新加坡25年的李光耀,敏銳覺察到了世界的格局恐怕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爲此,在這一年,他只辭去了總理的寶座,後又潛伏于內閣之中,在幕後操縱著新加坡的權力。
此後的李光耀與兒子李顯龍這對爺倆,開始在世界人民面前唱起了雙簧。
李顯龍執政後,一改之前新加坡中立的國策,開始突破底線地向美國示好,不僅認可了台灣的獨立地位,挑戰中國的國家主權底線。
還允許美國的海軍軍艦在新加坡長久駐紮,幾乎將之前一直在外交中處于中立立場的新加坡,變成了美國的保護國。
可是另一面,李光耀卻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系,李光耀第一次訪華是在1976年,此後直到1990年,這近17年中,李光耀總共五次訪華。
然而,在1990年後直到2011年李光耀徹底交出權力,這短短的20年中,李光耀的訪華次數高達28次。
尤其是在1993年一年裏,李光耀就前來中國訪問了三次,達成了衆多合作項目。
在2018年,中國爲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日,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的十位外國友人中,其中有一位就是李光耀。
不得不說,李家父子這算盤打得是真精明,兒子瘋狂作死挑釁中國底線,而老子則向中國頻頻示好,兩頭下注,兩頭討好。
不過大家也千萬別小瞧了其兩面下注的本事,畢竟曆史上左右橫跳,結果玩砸了的也不少。
而這位多次來往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政治家,在2011年結束了最後一次到華訪問後,回到國內便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的演講。
在這場演講中,李光耀爲自己的國民點出了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
預言一:中國崛起不可阻擋,但未來幾十年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預言二:歐洲將走向衰退,未來情勢不容樂觀。預測三:日本也難逃衰落的未來。預言四:即便有美國扶持,朝鮮半島,短期內不可能統一。預測五:印度受曆史文化的影響,不可能和中國一樣崛起。
這並不是什麽高深莫測的預言,而是這位新加坡國父,爲後人提交的最後一份未來國際形勢的發展報告了。
十二年之後
時間轉眼來到了2023年,此時的李光耀已經長眠于地下,而他當年的五項預測又如何了呢?
首先是顯而易見的是歐洲衰落,曾經的歐洲,毫無疑問是世界的中心,哪怕在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也因爲歐盟,而一度有複興的趨勢。
可很快歐洲人複興的美夢就被打破了,內有英國百般折騰,外有美國的頻頻滲透。在2016年,歐盟先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接著英國又脫歐成功。
在關鍵時候,再次地背刺了盟國。之後一場三年疫情下來,加之俄烏戰爭沖突,如今的歐洲早就已經虛弱不堪了。
其實歐盟的衰落是必然的,因爲歐盟歸根到底是一個較爲松散的經濟結構,即使歐盟成員國使用了歐元,然而,歐盟的成員國們真的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況且不要忘了,歐盟之前可還有個北約,美國人通過北約將西歐各國的國防力量,間接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上。
如政治上不能夠實現真正的統一,而軍事上又被美國人牢牢掌控,僅靠著一個所謂的經濟合作組織,對歐洲的複興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第二是對于朝鮮半島無法在短期內統一的判斷,其實也並不算什麽新穎觀點,因爲明眼人都知道,朝鮮半島現在的南北對峙,是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是三方共同博弈的結果。
甚至可以說,朝鮮半島想要統一,就必須先獲得這三方的同意才行,因爲中國,俄羅斯不希望自己的後院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哪怕只是相對強大。
而美國如果沒有了朝鮮的威脅,又怎麽能逼韓國人心甘情願地交錢呢?而以朝鮮半島的體量,想要擺脫這三位大佬的控制,再等50年吧!
第三是關于日本一定會走向衰落,其實,在李光耀生前就已經看到了,自從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風暴之後,日本的經濟就直接一蹶不振了,到今天,日本人依然稱之爲失去的30年。
至于日本經濟爲什麽難以複興,因爲日本跟韓國一樣,日本的能源,交通,國防這些實打實的國民命脈都是握在美國人的手上。
對于美國人而言,日本和韓國就是他們的韭菜田,怎麽可能允許日本和韓國擁有可以反抗美國人的實力呢?
話說當年的《廣場協議》,也不是日本人心甘情願想簽的吧,可問題是日本人不簽,美國人願意嗎?
根本就無法獨立自主的日本,其經濟興衰與否全系于美國一念之間,這樣子的國家又能有什麽發展前途?
況且,日本由于國內資源匮乏,曾經的繁榮都是建立在外向型産業的基礎之上,可是當中國崛起之後,憑借著中國龐大的國家體量和強大的工業科技能力以及獨立自主的政府。
當中國全面開始進行外貿輸出後,日本,韓國還有什麽優勢可言?在這場競爭中,日本注定會一點一點喪失所有的優勢,被中國徹底取代。
第四,認爲印度很難超越中國,李光耀也是有感而發的。
因爲李光耀曾經多次訪問過印度,然後,在大英高等學府,劍橋大學接受過教育的李光耀也不得不感慨,印度不愧是英國的嫡系傳人啊!
英倫三島彼此之間不成一家,印度這裏也是如此。
一個國家是怎麽能夠有14種官方語言?四種鐵路軌道?28種完全不同的國內稅制?
而且直到現在,印度依舊保留著種姓制度,種姓制度的危害之一,就是印度根本不可能搞全民教育,因爲一旦當占了這個國家90%以上的底層民衆接受教育,知道反抗後,你猜印度的上層人會是一個怎樣的下場?
而搞不成底層教育,就會直接導致印度根本無法發展工業,因爲操控機器的工人是需要具備一定知識文化的。
這也是爲什麽工人階級比農民更有革命性的原因,因爲工人認字能夠看得懂書籍,能夠接受各種思想的熏陶,自然也會比農民更知道反抗。
印度根本不敢讓九成以上的國民認字,那就意味著印度的工人數量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工業化的國家,在這個時代,沒有工業化還想要超越中國,醒醒吧。
第五是有關中國和美國的判斷,李光耀判斷的確也不錯,中國確實在繼續保持著發展趨勢。
而美國雖有衰落的趨勢,可是靠著綁死了石油的美元和強大的軍隊。
李光耀做出的判斷,就是希望自己的接班人一定要把握好世界未來的發展趨勢,明白誰是新加坡現在的朋友,誰是未來的朋友?
畢竟,對于新加坡而言,一步邁錯就可能是滅頂之災了。
結語
在大國爲主的國際世界中,小國是非常無奈的,想要生存下去就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並且保持靈活的身段,可以及時地規避風險。
李光耀無疑是一位成功的小國領導人,不過,歸根到底,李光耀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其優秀的外交手段和還算留有余地的大國競爭之間。
而伴隨著國際之間的局勢越發緊張之後,新加坡的未來又是否還能保持今日的穩定與繁榮呢?這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