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下來個人儲蓄率會否繼續攀高,林俊雄認爲,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時,成本也在上升,下來消費者可能發現提高儲蓄率並不是特別容易。
個人儲蓄率(personal savings rate)有所提高,第一季爲37.6%,是一年來的最高水平。個人儲蓄率指的是個人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經濟展望面對下行風險,今年第一季本地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放緩,經濟師預料下來幾個季度會繼續放慢。同時,消費者趨于謹慎,本地個人儲蓄率攀升到一年來的最高水平。
延伸閱讀 “超額儲蓄”引發討論 人們爲什麽又愛存錢了調查:過半新加坡人讓情緒主導投資決定
統計局指出,個人可支配收入放慢主要是因爲員工薪金的增長放慢,第一季的同比增幅爲8.5%,低于去年第四季的10%。
蔡漢廷說:“鑒于不明朗的經濟因素,過去兩個季度個人儲蓄的小幅和穩定的增長,可能反映了消費者的審慎態度,也反映了疫情措施放寬早期階段一些擠壓需求支出的消退。”
目前市面上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多數在3%以上,有些甚至高達4%,相較之下,去年初的定存利率還不到1%。收益型産品如政府國庫券(T-bill)和儲蓄債券(Savings bonds)收益率過去一年也顯著提高,上周剛拍賣的六個月國庫券截止收益率達3.84%,最新一批儲蓄債券10年平均利率爲2.82%,之前多批發行的儲蓄債券利率處于3%以上。
他建議,消費者要確保有足夠的現金作爲應急基金,根據個人情況備留相當于三到六個月開支的現金。這樣他們才可通過繼續在金融市場上,投資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增加財富。
財務規劃公司Providend研究分析師林俊雄指出,強勁的勞動力需求繼續推動本地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今年第一季,本地連續第六個季度取得就業水平增長。
然而,過去一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意味消費者須要爲同樣數量的必要商品花費更多。因此,雖然私人消費支出有所放慢,但仍保持在雙位數增速。
星展銀行經濟師蔡漢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增長有所放緩,但擴張幅度仍遠高于冠病疫情前(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
惠譽信用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陳維立則認爲,本地經濟基礎保持良好,個人可支配收入和個人儲蓄預計會保持強勁。
個人可支配收入包括薪金、自雇收入、收到的房地産淨收益等,扣除個人所得稅後的收入。
根據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第一季個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同比增長8%,低于去年第四季和第三季的10%和9.2%。
同時,私人消費開支也放慢增速,從第四季的14.8%放慢到11.7%,是一年來最低水平。個人儲蓄同比增長2.4%,和第四季的速度基本持平。
他認爲,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下降趨勢會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因爲薪金增幅會較小,在全球經濟形勢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新加坡企業對成本將更加謹慎。
不過,他提醒說,考慮到接下來重大的經濟挑戰,如高通脹、利率大幅上升和借貸成本升高,這些因素會對勞動力需求産生負面壓力,因爲公司對業務運營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因此,工資增長可能放緩。
林俊雄認爲,過去四個季度儲蓄率上升,因爲消費者需要未雨綢缪。“此外,利率的急劇上升也可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相對增加儲蓄,而非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