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今年首季發生兩起嚴重延誤事故 地鐵可靠度下滑

2023 年 6 月 15 日 言午士心

和去年比較,武吉班讓輕軌的表現持平,每22萬2000公裏延誤一次。榜鵝與盛港輕軌的表現則有改善,每48萬3000公裏有一起延誤,去年是43萬8000公裏。

其中,最老舊的地鐵線——南北線退步最顯著。1987年投入服務的南北線由SMRT經營,去年平均行駛約165萬2000公裏,會發生一起延誤事故。但截至今年3月,南北線列車每行駛110萬1000公裏,就有一起延誤,這意味著地鐵延誤次數增加。

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我國地鐵服務的可靠度有所下降,整體平均每行駛約165萬4000公裏,會發生一起超過五分鍾的延誤,比起2022年的208萬9000公裏,延誤事故頻率有所增加。

湯申—東海岸線第三階段去年11月通車,但陸交局沒有將這條地鐵線的可靠度表現列入數據裏。全長43公裏的湯東線分五個階段陸續投入運作,第四和第五階段,預計在2024年和2025年通車。

學者:不能單憑季度數據斷定地鐵表現差

至于輕軌服務,從去年4月至今年3月的12個月整體表現比2022年佳,列車平均行駛35萬2000公裏後才會有延誤。 

東西線和環線的表現也不如往年,東西線每行駛169萬6000公裏有一次延誤超過五分鍾,去年是204萬公裏。環線則是每147萬3000公裏有一次延誤,2022年是184萬公裏。

本地整體地鐵可靠度下降,多條地鐵線從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12個月表現下滑,其中南北線和武吉班讓輕軌線,在今年首季各發生一起超過30分鍾的嚴重延誤。 

盡管整體地鐵網絡表現較去年遜色,五條地鐵線的可靠度,仍超越政府設下的2020年可靠度目標,即列車平均每行駛100萬公裏,才發生一起超過五分鍾的延誤。

新捷運經營的東北線維持和去年一樣的水平,行駛超過206萬4000公裏,才會有列車延誤超過五分鍾。同樣由新捷運經營的濱海市區線,則是唯一表現有進步的地鐵線,平均每406萬2000公裏有一次延誤,去年是405萬公裏,表現在五條地鐵線中居首。

“當然人們可能會想,我們會倒退到以前(地鐵常故障)的年代嗎?我不認爲我們現在該驚慌。”  

去年地鐵和輕軌網絡分別發生七起和兩起超過30分鍾的嚴重延誤,其中輕軌的表現,已從2019年的11起大幅改善至去年的兩起。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現階段要對整體地鐵可靠度下定論,言之過早。他認爲,不能單憑季度的數據變化,就斷定地鐵服務表現差,因爲地鐵可靠度受維護、流程和其他因素影響,這些只能通過更長時間的觀察來確定。

延伸閱讀 陸交局爲跨島線添購44列新列車七站只開放一個月台首日 乘客不換乘仍選搭環線

相關文章:

  • 今年首季地鐵可靠度下滑 發生兩起嚴重延誤事故
社會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