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最別開生面的節目要數“三代同堂遊船河”。端午賽龍舟是流傳甚廣的習俗,爲此晉江會館特別安排了六艘駁船載著會員和他們的家人遊河。當天雖然天不作美下起雨來,但在雨中欣賞新加坡河沿岸風光卻別有一番滋味,對許多晉江會員來說是一次獨特且難忘的體驗。
藍十總會送3000個愛心素粽
配合這次的遊船河, 晉江會館還請來在國家博物館當義務導覽員的蔔清山鄉親,介紹新加坡何沿岸橋梁與曆史建築。此外,王爲森、張文進、李國興和施心強四名鄉親,也受邀分享他們早年在新加坡河生活和當估俚的經曆。
晉江會館也趁著慶端午,一起慶祝父親節,並爲6月生日的會員慶生。活動當天,晉江會館也安排會員參觀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産保存卓越獎”的百年古廟鳳山寺。
興安天後宮的伡鼓隊,是莆田喜慶節日常見的傳統民俗文藝表演。(邬福梁攝)
農曆五月初五(6月22日)端午節,是追念先賢、辟邪驅疫的傳統節日,許多社團都很重視。新加坡晉江會館青年團與康樂組,提前在6月18日,于南安會館禮堂舉辦題爲“緬懷先人,驅疫消災”的慶祝活動,吸引超過250人參加,是曆來晉江會館端午節活動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
疫後再次齊聚一堂慶端午,社團落足心思舉辦各種別開生面的活動,既有駁船遊河,還有文藝表演、愛心送暖等,以不同形式保留習俗,弘揚傳統。
莆田人慶端午,還有一個大人小孩皆把五彩繩蛋兜挂在脖子上的習俗,寓意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晉江鄉親張文進(左起)、王爲森、李國興和施心強,分享他們早年在新加坡河生活和當估俚的經曆。(陳愛薇攝) 中華善堂藍十救濟總會特別董事張一健(左起)、籌辦小組組長陳碧玉、組員賀國富、正主席林細弟、組員蔡貴華、正總務楊訓忠、組員兼特別董事陳嘉琳,大力推動端午送暖活動。(藍十總會提供) 晉江會館會長張振銘(船頭左一) 帶領籌委,安排會員遊船河慶端午。(特約陳福洲攝) 四五十名義工分工合作,在30多個小時內完成包裹和派送粽子的工作。(藍十總會提供)
活動上,興安天後宮和荔城俱樂部分別派出伡鼓隊和十音八樂呈獻精彩節目。伡鼓隊是莆田喜慶節日常見的傳統民俗文藝表演之一,有旗手、鼓手和鑼手等,整支樂隊像是一幅古時將士出征圖,爲節日增添歡樂氣氛。十音八樂是莆田地區傳統的民間說唱曲種,以打擊樂器配搭管弦樂器,再結合韻味悠遠的配唱。
莆田人挂五彩繩蛋兜避邪
延伸閱讀 華助會與聚英中學慶端午 老少裕廊湖“同舟共濟”專家:塑料繩綁粽子 高溫下釋放有害物
活動由正主席林細弟、正總務楊訓忠,以及籌辦小組組長陳碧玉和組員賀國富、蔡貴華、陳嘉琳及特別董事張一健大力推動,四五十名義工經過30多個小時的努力,完成包裹和派送粽子的工作。受惠團體包括善友輔導中心、廣惠肇社區關懷中心、萬佛林日間托老樂園、生命關懷協會和藍十總會屬下療養院。
中華善堂藍十救濟總會則在端午節獻愛心,送出3000個素粽給慈善組織和弱勢群體。
藍十總會成立于1942年日治時期。當時食物和醫藥缺乏,病死民衆橫屍街頭無人收埋。善堂先輩于是向當時的“昭南特別市厚生科”(即衛生局)請准,由普救、修德、同敬、同奉和南安五個善堂聯合成立藍十總會,負起收埋屍首、施醫贈藥和救急扶傷等工作。日軍投降後,另五個善堂同德、報德、南鳳、衆弘和崇峰相繼加入藍十總會。
興安天後宮、莆田會館、荔城俱樂部和新加坡莆仙同鄉聯合會,也在6月18日于莆田大廈首次聯辦端午節慶祝活動,吸引約200人參加。
晉江會館會長張振銘(前排中)和鄉親們一起享用粽子,歡慶端午。(特約陳福洲攝)
正主席林細弟說:“這次的端午送暖活動凝聚了各界人士的力量,共同營造一個充滿關懷的氛圍,散播歡樂的同時也傳承藍十總會熱心公益關懷弱勢的精神。”
晉江會館會長張振銘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晉江會館的禮堂正在裝修,很感謝南安會館租借禮堂給我們。南安會館靠近新加坡河,我們因此特別安排了遊船河,讓年輕一代了解晉江先輩早年在新加坡河討生活的那一段曆史,並借此提醒他們要珍惜關愛身邊的長輩。”
荔城俱樂部總務陳麗卿是這次端午節活動籌委之一,她告訴記者,十音八樂的團員既表演又下廚,慶祝活動前一天用中國進口的艾葉、枇杷葉、五味草和石榴枝等烹煮100個雞蛋,然後把雞蛋放在五彩繩蛋兜裏。活動當天會員把蛋兜挂在脖子上,之後帶回家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