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通過古裝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講述了我國唐朝時期的一些官役制度,通過文章的敘述,了解到狄仁傑在唐朝武周時期官居宰相,擔任中書令相當于丞相的職位,在今天也就是中央政治局的職務。在古代能夠位居宰相,也就相當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謂是位高權重。但無論是丞相還是刺史,這些都是文臣的職位,那麽在唐朝時期的武將又有哪些職位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狄仁傑身邊的千牛衛大將軍的李元芳說起了,因爲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麽一句戲言:“元芳!你怎麽看?”這句話也就是從這部電視劇裏流傳出來的,所以說在這裏面,李元芳也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那麽今天我們還是借助這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來看看身爲千牛衛大將軍的李元芳,到底是個什麽職務?他所帶領的那支千牛衛又是支什麽部隊?他本人又有多大的權力?帶著這些問題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唐朝時期的兵役制度是怎樣的?
唐朝的兵役制度
唐朝時期對于軍隊的管理采用的是府兵制。這種制度是從南北時期流傳下來的,它主要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平時爲民戰時爲兵,日常就和普通百姓一樣參與勞動生産,農閑之時就會加緊軍事訓練,戰爭來臨立馬投入戰鬥。他們所需要的兵器和馬匹都由自己准備,平時的訓練和招募都有一個叫折沖府的衙門進行負責。這看起來就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預備役和武裝部。
在那個時期全國的兵役都由這些折沖府來管制,折沖府也就是整個軍隊最基本的管理單位,折沖府按照人數的劃分,可以分爲上、中、下三個級別,上府大約管轄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按照這個人數也來看。一個折沖府就相當于現在的一個團。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全國共有634個府,總兵力大約60多萬人,這些兵力都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政治中心。
軍隊的構成
折沖府最高的領導人叫做折沖都尉,也就相當于現在的團長。然後還設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也就相當于兩位副團長。折沖府再往下一級叫做團,但那個時候的團不像現在的團,那時的一個折沖府下轄四至六個團,每個團大約兩百人,一個團裏面最高領導者叫做校尉,根據它的人數來看也就相當于現在的一個營,校尉也就是一個營長職位。
再往下就是旅、隊、夥。一火爲十人最高的叫火長;五火爲一隊最高職位叫隊正;兩隊爲一旅最高職位叫旅帥;兩旅爲一團最高職位也就叫校尉了。這些也就相當于今天的團、營、連、排、班啦。
李元芳的職位
都尉這個職位在唐代屬于四品武官,再往上應該就是大都督,比如劇中經常提到的幽州大都督、涼州大都督。在一個行政區域肯定不止一個折沖府,肯定也有好幾個。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某軍區,每個軍區上面都會有一個司令,那麽某某大都督也就相當于某某司令。在往上一級就算是大將軍了,大將軍也就相當于三軍的總司令。
李元芳起初擔任的千牛衛中郎將也屬于四品武官,後來在平息蛇靈一案之後,被武則天提升爲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也就提升一級相當于三品武官的位置,在唐代三品官員已經是非常高的職位了,狄仁傑身居宰相也不過三品。
一般國家日常事務的運行者都是這些三品大員,其他的一品二品雖然官位上要高于其他,但這些都是一些虛職沒有什麽實權,一品的職位都是哪些皇親國戚所享有的,二品是那些曾經爲大唐江山做出過貢獻的大臣老將或者他們的後代所享有的爵位。
比如被李世民封爲魯國公的程咬金以及他的子孫後代們,他們只享受榮譽和待遇,不參加朝堂政事,即使參與也最多只是提提意見而已,卻沒有實際操作權。一切大政方針還是由這些三品職位來擔任。
千牛衛
那麽了解了唐朝時期的這些兵役制度以後,我們再來看看千牛衛是一支什麽部隊。“千牛衛”這三個字還得源于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兵器,名叫“千牛刀”,曾經它是帝王的一種佩刀是用來防身的,這種刀因爲十分的鋒利,具有銳利可斬千牛的說法,所以稱爲“千牛刀”。到了後來在皇帝身邊出現了一批保護他的禁衛軍,他們所佩戴的兵器就是這種千牛刀,所以時間久了這支隊伍就被稱之爲千牛備身,經過了一時間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規模,所以也就演變成了千牛衛,這就是千牛衛最終的由來。
唐朝初期千牛衛是一支皇家衛隊,算是一支禁衛軍,主要負責皇帝的安保工作,是皇帝的貼身衛隊。當時的禁軍不至千牛衛這一種,唐朝初期軍隊主要分爲兩大類,分別是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這兩支軍隊是維護皇權統治的主要依靠者。
南北衙禁軍
南衙禁軍主要由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候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屯衛、左右骁衛以及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共同組成,統稱爲南衙十六衛。前面的十二衛是國家軍隊的直接領導者,屬于國家政權和邊防穩定的主要力量。但後面的兩衛主要負責京城的保衛和皇帝的安全工作,它們相當于首都衛戍部隊。所以說千牛衛也分左右千牛衛也就屬于南衙禁軍序列了。全國所有的府兵都由前面的南衙前十二衛統領,但千牛衛和監門衛沒有統領府兵的權力,它們主要的職責就是負責京城的日常警備工作。
除了南衙禁軍外還有一只北衙禁軍,這支部隊屬于皇帝的私人部隊,比如那個時期的羽林軍,還有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虛構的梅花內衛、明朝時期的錦衣衛。等等這些都屬于皇帝的私人武裝,他們是百分之百孝忠于皇帝的一支親信部隊,一來是爲了保護皇帝聽命于皇帝,秘密的鏟除那些對皇帝不忠的人。二來也是對南衙起到一個牽制和監督的作用,這樣的一支私人武裝在很多時期都有。
李元芳的權力
那麽再來說千牛衛,它就是一支跟隨在皇帝身邊的貼身衛隊,人數應該不會太多,按照府兵制度的人數來看,左右千牛衛加起來估計也就是一兩千人,因爲前面說過了,留在京城的還有左右監門衛還有北衙禁軍,這些只是一些京城衛戍部隊,所以沒有那些主力部隊的人數多。否則李元芳作爲一個千牛衛大將軍,也就不會在關鍵的時候,還要請王孝傑的右威衛主力來協助完成絞殺蛇靈的叛亂。
所以說了解了這些,我們也就明白了李元芳雖然身爲千牛衛大將軍官銜爲三品,但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實權,因爲在他大將軍這個頭銜前面還有“檢校”二字。這兩個字也就是代理的意思,屬于千牛衛的代理大將軍。
在電視劇中我們看李元芳一直沒有屬于自己的將軍府,我們看到他的主要工作也不是在保護皇帝,而是一直跟在狄仁傑身邊,是狄仁傑的衛隊長時刻保護著狄仁傑。就相當于一個保镖的工作,可能在關鍵的時候可以調動一下千牛衛,但至于其他的是無權調動的。李元芳的實際權力還不及王孝傑,他統領右威衛才是真正握有兵權的人。
軍隊的調動權
但是在府兵制度下,作爲一名府兵都尉在非緊急情況下,自己是沒有權力隨便調動部隊的,府兵的調動權歸朝廷所有,作爲府兵統領在非緊急的情況下,要想調動十人都得由當地的州衙刺史,上報給中書省和門下省,然後由他們審核後再由皇帝批複,然後頒布诏書才能調動部隊。
所以通過這麽一條制度,說明了唐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是非常嚴苛的,軍隊的調動和指揮權還是掌握在皇帝手裏,所以說在古代只要皇帝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那麽他就一定會把所有的兵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裏,這就是封建主義制度下皇權的高貴之處。
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我對唐朝時期兵役制度的一種認知和理解,通過這一期和上一期的文章的歸納和總結,基本上把我國唐朝時期的一些文官制度和武官制度給上述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各位看官帶來收獲。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評論和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有道是“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曆史的人可以關注我,更多曆史話題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