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焦慮端倪
家人一路相伴
“焦慮症可能會伴隨我一輩子,但是我相信沒有什麽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以前克服過,現在也能克服。”
百仁中心創辦人創辦人周熒柃副教授鼓勵父母多關注孩子,留意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否出現狀況。(視頻截圖)
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活在他人的眼光裏,有時讓伍靖敏忘了自己是誰。
在這場長期與焦慮抗爭的過程中,家人一路陪伴伍靖敏成長,是她最大的支持者、最堅強的後盾。伍靖敏的父母發現她的心理健康亮紅燈後,即時帶她求醫,得到了妥善的治療。爲了強化伍靖敏的心理建設,他們以鼓勵性的方式教導她,爲她塑造一個積極的成長環境。
《聯合早報》早前報道,本地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因爲面對心理健康狀況,平均一年缺課24天,學習成績也下滑約63%。參與調查的991名家長反映,心理健康問題除了影響孩子學業,也導致他們其他的日常活動能力下降。
在成長過程中,她非常在意身邊的人的看法,總是想要討好每個人,導致焦慮在繁重的課業和朋友相處好的壓力下悄悄找上門。
周熒柃說:“當孩子開始出現一些反常的行爲,比如原本愛說話的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可能是爲了掩蓋他們的焦慮,這時父母就得多關注孩子。”
“我很少會拒絕別人,我開不開心不重要,別人開心最重要。”
如今,伍靖敏還未完全擺脫心魔。不過,她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與陪伴下,勇敢面對焦慮,並找到了屬于她內心的平靜。
在中一升學時,她因爲不熟悉新環境而感到焦慮,嚴重至出現嘔吐症狀,短短三個月內進出醫院四次;在升上理工學院時,她因爲社交和小組作業和的壓力常常不知做措;在大學裏,她同樣因爲課業壓力而精神緊繃。
擺脫不了的焦慮
這項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心理衛生學院展開的調查也發現,在出現抑郁或焦慮症狀的青少年中,只有15%的人得到醫療專業人員的正視診斷,說明許多人並未接受治療。
百仁中心創辦人創辦人周熒柃副教授受訪時說,父母和孩子關系密切,他們的情緒和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狀況,父母也往往是他們的第一道防線。
小六會考期間,伍靖敏在數學試卷開考前崩潰大哭,不肯入場考試,陳慧慧才意識到女兒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現狀況,所以決定帶她尋求專業幫助。
陌生的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系常常讓伍靖敏徘徊于焦慮邊緣。(視頻截圖) 不知該如何緩解焦慮的情緒,伍靖敏只好拔自己的頭發,直到頭上出現一塊禿頂。(視頻截圖)
伍靖敏坦言,害怕社交和想要討好身邊的人使她不停徘徊于焦慮邊緣。在生活中,她深怕無法滿足他人需求,更害怕身邊的人對自己感到失望。即使一些需求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不便,她還是會不吭一聲。
不過,每當伍靖敏步入新的生活階段,面對陌生的人與環境,焦慮又會重新襲來。
陳慧慧與學校輔導員積極溝通與配合,請輔導員幫忙留意女兒在學校的情況。得知女兒在學校裏常常一個人待著,她很心疼。于是,她常鼓勵伍靖敏多和同學交流,少些寂寞。
《心晴》是《聯合早報》制作的三集視頻系列,聚焦心理健康課題。每集故事敘述一名年輕人如何在生命低谷遭遇心靈風暴後,對抗心魔、重建自信,找回心的晴朗。
延伸閱讀 【心晴】世界沒有我的位置 我用六年走出抑郁【心晴】曾經我不想活了 還好有你拉我一把 我一直戴著面具生活,我是誰?(視頻截圖) 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幫助伍靖敏勇敢面對焦慮問題。(視頻截圖) 廁所是伍靖敏的避難所,她在感到焦慮時會躲進廁所裏默默哭泣,極度焦慮時甚至會嘔吐。(視頻截圖)
上小學時,伍靖敏經常因爲一些小事而感到異常緊張。學校遲下課、無法完成作業、跟不上學業進度都會讓她感到非常焦慮,有時還會默默流淚。年紀尚小的她當時無法理解自己起伏不定的心情,也不知該如何緩解情緒,感到壓力時便開始拔頭發。
年幼的女兒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讓陳慧慧感到擔憂。“她每天一踏入家門,我一定要看她一眼,確保她沒事。”
經過18個月的治療,通過呼吸運動、定期寫日記等應對方法,她的焦慮症症狀有所緩解。
抑制不住的胡思亂想,常常感到緊張、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嚴重時甚至會嘔吐… 這些是伍靖敏(24歲,藥物公司實習生)12年來不斷面對的焦慮症症狀。
第一次見到精神科醫生的伍靖敏只有12歲,被診斷患上焦慮症。
“我會一根一根地拔我的頭發,嚴重到頭上出現一小塊禿頂。”
在曾讓自己心亂如麻的焦慮中,她找到了一片屬于她的平靜。
坦然面對焦慮,接受焦慮,正視焦慮,讓伍靖敏不再畏懼。(視頻截圖)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可撥打百仁中心熱線6655-0000或8823-0000預約輔導服務。熱線服務時間是上午9點至傍晚7點。
伍靖敏至今雖然還沒完全擺脫焦慮問題,但在家人、朋友和心理學家的支持下也漸漸找到了應對方法。更重要的是,她不再逃避與恐懼,勇敢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
10歲那年,伍靖敏的一句話讓母親陳慧慧(52歲,藥物公司企業服務總監)感覺女兒有點不對勁。當時,母女倆正在看報紙,報章內容是關于有自殺傾向青少年的症狀。伍靖敏指著報道上的症狀,對媽媽說:“我也有這樣相同的感覺。”
陳慧慧(左一)常爲女兒疏導情緒,鼓勵她勇敢面對焦慮問題。(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