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現在對第二艘國産航母熱情巨高,動辄核動力,10萬噸,70架5代機,電彈,電磁阻攔,全電動力……雲雲。
我們發展很快,地球人都知道。
從056下餃子,054A下餃子,到052D下餃子,055下餃子,再到現在的075兩棲攻擊艦下餃子,看這節奏,又開始期待航母下餃子了吧……但也得中國軍工接得住。
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 ,否則胃不舒服。
客觀而言,中國軍工創造了無數奇迹,一年下水一只中等國家規模艦隊,就連超級大國美國也未必做到。所以,新年快到了,想對中國軍工說聲謝謝!您們辛苦了!您們是我們的驕傲,國家的驕傲,軍隊的驕傲。
還是回到正題。關于後續國産航母,筆者有幾點猜想,今天說出來也算是抛一塊磚,希望引來一串串玉。
第一,航母的可靠性遠比先進技術重要,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關于這一點,美國的DDG1000與055大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造航母的目的是什麽?顯然是用來作戰的,這點毋庸置疑。航母在整個服役期,需要在惡劣的海況下生存,甚至在部分艦體戰損情況下去完成任務。所以,可靠性是軍用艦船的生命,處于第一位置。
如果,遇到新技術與可靠性之間矛盾時,一般會選擇後者。
比如,目前對第二艘國産航母動力裝置的爭論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中國軍工在艦用動力上有蒸汽輪機、燃汽輪機和核動力三個選項。遼甯號的動力裝置是4台TB-12型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20萬馬力,可使“遼甯”艦達到29節航速,由于隨後的技術攻關,TB-12蒸汽輪機得到了改進,使山東艦在增大排水量的基礎上仍然能夠達到遼甯艦的航速,使用起來也相當給力,這從遼甯艦海試,以及近期公布服役的時間上來看,海軍十分滿意。
再說燃氣輪機,中國目前最大的燃氣輪機是單台功率達15萬馬力的RO110重型燃氣輪機,兩台就能達到30萬馬力,比遼甯號4台TB-12的功率還要高出10萬馬力。但是,RO110體積太大,運行還不夠可靠,目前主要用于發電。
最後,再說核動力。核動力當然好,一次投放燃料可使用50年,核反應堆占用空間還少,與全電動力配合效能也更高。但是,核動力成熟需要時間。
以美國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福特級”核航母爲例,福特級使用了2座A-1B核反應堆,單台功率700兆瓦,兩台總功率1400兆瓦。前蘇聯未完成建造的滿載排水量8萬噸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當時准備采用4座單堆功率305兆瓦的KN-3-43反應堆,總功率也能達到1220兆瓦。
如此來說,要建造8萬噸級的核航母,核反應堆總功率至少1000兆瓦以上,而我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艦用反應堆。
就像航空發動機和芯片産業一樣,艦用核反應堆也需要時間沉澱,需要我們不斷攻關,才能形成成熟的産品。所以,應該給中國軍工一些時間。
目前,中國的核動力艦用反應堆已經准備在破冰船上開始使用,據2019年12月12日消息,中核工業集團公司正在建造3萬噸級核動力破冰船。
如果消息確定,按照中國研發人員的技術推廣與應用節奏,航母用核動力會在2025年以後進入成熟期,這期間,中國船用核動力除非有外力幫助,否則沒有成熟的反應堆給國産航母匹配。
千萬不要再提核潛艇的反應堆給航母做動力包,因爲法國的戴高樂航母已經告訴我們:此路不通。
那麽,在2020年到2025年之間,或者再晚2年,到2027年,中國建造的6萬噸級以上航母,都有可能選擇常規動力,再從可靠性上比較,蒸汽輪機依然是最佳選擇。
當然,還有一點需要考慮,就是055上使用的動力包,在烏克蘭GT25000基礎上研制的國産艦用燃氣輪機,額定功率達3.3萬馬力,裝備4台總功率能達到13.2萬馬力。如果他成熟,是否也可以用于未來航母。因爲,燃氣輪機具有啓動快,攜帶燃料少,占用空間小的優點。
小步快跑一直是中國軍工遵循的原則,在目前艦用核動力裝置仍處于研發時期,第二艘國産航母沿用前兩艘動力的可能性還非常大。因爲,不僅要考慮成熟性,還有維護保養,人才儲備,配件保障等,是否能保證航母合理的出勤率。
第二,常規動力是否可以搭配全電動力。
我們許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爲美國人用核動力搭配全電動力,就認爲全電動力必須使用核動力,否則沒法電磁彈射。其實,這個邏輯是錯誤的,是慣性思維作祟。
全電動力是關于科學分配和使用動力的系統裝置,並不是非核動力才能使用全電動力,只要動力夠用,搭配什麽形式的動力裝置都可以。比如,055大驅,據說就是燃氣輪機搭配全電動力的驅動方式。至于說電磁彈射、電磁阻攔、電磁炮、激光武器等定向能裝置,只是使用電力的末端裝備而已,跟動力裝置的形式更無半毛錢關系。
所以,傳統的蒸汽輪機/燃氣輪機+全電動力+電磁彈射的技術路徑不但可行,而且還有創新。因爲,這一舉打破了美國人核動力+全電動力+電磁彈射的神話,也改變了許多人固執刻板的偏見。
第三,新技術使用到什麽成都才算合適。
關于這一點,我們上面提到過DDG1000,但沒有展開,在這裏想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其實,細心的軍迷應該不難理解中國水面艦艇的發展規律,其中就蘊含著新技術適度使用的規律。比如,從052C到052D再到055,就是新技術適度使用,不斷疊加的過程。
052C使用的是48發圓盤式垂直發射系統,這是學習俄羅斯垂發系統的産物,主炮是一門俄制雙管76毫米炮,正面雷達是帶冷卻罩的346型相控陣雷達,但是052D就有明顯進步。比如,垂直發射改成方形,每組8發,共計64發,增加的16發就是整合了052C雙側面的兩組4聯裝鷹擊18反艦導彈。主炮改用了火力更大的130炮,相控陣雷達則變成了面積更大,去掉冷卻罩的升級版346型雷達。但是,艦體的排水量沒有太大改變,動力裝置依然保持原來成熟的技術,新技術使用率保持在30%。
至于052D到055雖然變化大,但是也有共同點,並沒有顛覆性變化。噸位大幅增加、隱身設計、雷達變化較大。至于說到火力,其實主炮還是沿用了054D上的130炮,垂發系統增加到122發,是在052D基礎上增大發射管,冷熱混用後的技術。當然,進步最大的是雷達,不僅在052D基礎上增加了雙波段,還解決了信號相互幹擾,隱形的問題。動力裝置比052D大多了,使用了GT25000燃氣輪,整體艦的技術進步不小,但並未推倒重來。
美國的DDG1000,就沒有阿利伯克級的影子,幾乎是顛覆性的推倒重來。從動力、雷達、武器裝備……到艦體設計,都是全新版本,據說新技術使用超過70%。
單純看,新技術爆棚是好事,但從成熟度來考慮就未必是好事。現在DDG1000經常趴窩,出勤率巨低,就是最好的說明。
理清了這些問題,我們再猜猜中國後續航母的配置,也許就簡單多了。
未來1~2艘國産航母的性能指標:
一是,動力裝置采用傳統動力蒸汽輪機TB-12,或者GT25000燃氣輪機;
二是,噸位不會太大,在7-8萬噸;
三是,會采用全電動力+電磁彈射;
四是,艦載機出現5代機+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五是,采用平直甲板,艦島進一步縮小;
六是,機庫增加,攜帶60架艦載機。
中國後續航母,也就是未來編號CVA18~CVA19的國産航母,會給我們一張全新面孔,但也能從中找到一些遼甯艦的元素。
初步猜想,新中國成立100年,即2049年,中國應該有7~8艘國産航母。其中3~4艘常規動力(包括遼甯號和山東號),4艘核動力,具體預測如下:
兩艘7萬噸級常規動力、電磁彈射、平直甲板航母,艦載機殲-31,固定翼預警機,編號CVA-18 ,CVA-19;
兩艘8萬噸核動力、電磁彈射、電磁攔阻,艦載機殲31A/無人機,固定翼預警機,編號:CVN-20,CVN-21;
兩艘10萬噸核動力、電磁彈射、定向能武器,6代艦載機/無人機群,編號:CVN-22,CVN-23。
到了2049年,也許遼甯航也該完成了她的曆史使命,到了退役的時間。所以,應該只有7艘現役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