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完中藥後都習慣帶回家中自己煎煮。但很多人卻都“只知其意不得其法”,導致中藥中很多有效成分被白白浪費,致使藥力大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京城名醫堂專家委員會委員馮春祥教授指出指出,中藥煎煮看似簡單但專業性卻極強,除了常規浸泡外還需要根據藥物的不同特性及功效合理選擇煎煮時間及方法等!
煎煮中藥前,需不需要提前浸泡?
浸泡是中藥煎煮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關系著藥物有效成分是否可以發揮出作用!
中藥多是植物根莖、皮葉、花、果實的幹燥品,其水分在采收後和炮制加工時大部分已蒸發,細胞液幹涸。煎煮前浸泡可使細胞重新膨脹,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由于藥材與水接觸後表面易形成一層氣膜,因此應將藥材加水攪拌後再浸泡。
浸泡時間應由藥材的性質而定,一般花經全草爲主的藥材浸泡20-30分鍾,根、根莖、種子、果實等爲主的藥材可以浸泡60分鍾。但浸泡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引起藥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藥品的黴敗。
煎煮中藥時,要需特別注意3個細節
●把握煎煮時間
大部分中藥在浸泡充分後僅需煎煮30分鍾即可,但解表藥、補益藥等煎煮時間都各有不同。如解表藥通常在藥液煮沸後繼續煎煮10分鍾即可,而補益藥則需要在藥液煮沸後改用文火繼續煎熬40分鍾左右。
●手別碰藥
這個細節很容易被大家忽視。一般來講,買回來的中藥,大多都是用紙包著的,在把藥放進煎藥容器的時候,很多人都習慣用手來碰藥材。
其實,這一動作有時可能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如果手沒洗或者塗抹了護手霜等,更有可能會汙染中藥。所以,將藥材倒入容器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用手接觸藥,將其直接倒入即可。
●熬中藥時,有些需要蓋蓋子
要使中藥切片煎透,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爲好。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對于多數質地堅實的根、種子或動物藥物,如人參、黃芪、黃精、麥冬、五味子、蛤蚧、龍骨、牡蛎等,亦應加蓋煎煮,可使藥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藥物的療效。
對于那些質地松散、體積較大的中藥,如絲瓜絡、通草、菌陳、菊花、桑葉等,煎煮時由于藥液易外溢,就不應加蓋煎煮,並要隨時攪拌,使其均勻被煎透。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中藥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並參考辛、甘、酸、苦、鹹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只有把握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不過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
是飯前還是飯後服用?
一般來講,病症在胸部及以上者,如出現頭暈、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時,宜飯後服用;病症在胸腹部,出現胃腸、肝、腎等問題時,則宜飯前食用。若飯前服用,患者感到不適,以及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時,則建議飯後服用,因飯後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以減少藥物的刺激;
除此之外,慢性病患者需定時服藥;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飯前服用;安神助眠藥宜睡前服用;嘔吐者宜少量頻服;急性病、咽喉病者可煎湯代茶飲,可以不定時服用。
中藥很苦,怎麽送服?
一般情況下,湯藥多溫服;丸、散等中藥制劑,一般都用溫開水送服。
因爲中藥很苦,有的人喜歡在中藥中加糖,這種做法不妥,能不能加糖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否則會影響藥效。
爲了減少藥物在口中的停留時間,可以閉住氣,一口氣連續將中藥飲下,再用溫開水漱口,或者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閱讀延伸:
關注【大醫課堂】,了解更多腫瘤相關科普知識,減少您得病後的慌亂。若您有任何問題都可私信大醫課堂留言,專家會在出診之余,根據實際病情做出最專業的回複!抗癌的路上,我們與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