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它是一條隱沒在崇山峻嶺中的道路,它從中國最高的桌山下穿過、途經高山草甸、杜鵑花海、火山湖泊、原始森林,但知道它的人卻寥寥無幾。
樂西公路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名字
1938年10月底武漢淪陷後,重慶也岌岌可危。而西昌,這個位于安甯河谷平原,水源充沛、地勢平坦的區域被國民ZF選爲了再次遷都的候選地。
爲了打通到西昌的交通線,從1938年冬季起,調集(四)川(西)康兩省的24萬各族民工,用最原始的築路條件,在付出3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後,曆時兩年多建成了從樂山到西昌,全程525公裏的樂西公路。
那群太多沒有留下名字的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鑄就的這條抗戰運輸大通道,同時也是一條景觀大道。
Patr1.金口河到五池村 遇見中國最高的桌山
樂山金河口區我此前已經去過許多次,不得不說大渡口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壁立千仞,林密谷深,垂直高差達2000多米。咆哮的大渡河在谷底日夜奔流不息,一路伴著成昆鐵路在隧道密布的山體中蜿蜒前行。而山巅之上,便是八十多年前修築的樂西公路。
這次自駕樂西公路行程從金口河大橋開始(海拔590米)。路過的時候,峨漢高速的大橋墩都已豎立起來了,看來距離通車也不過一兩年而已,到時候這個位置會出現兩橋飛跨大渡河的壯觀場面。
從金河口出發後,沿著S306一路向北爬升,鑽進了茫茫群山中,往永勝鄉方向駛去。山勢隨著地形在不斷的增高,但全程鋪裝路面並無任何通行難度。
沿途會路過永勝鄉ZF(海拔1443米),在這裏如果運氣好,可以眺望到大瓦山全貌。
從永勝鄉繼續前行,便來到一個暫時分路的地方。左邊的道路通往大瓦山下的五池村以及大瓦山濕地公園,如果走右邊會直接去到蓑衣嶺垭口,不過兩條路最終都會彙聚在一起。
大瓦山作爲中國海拔最高的桌山,從平面上看近似一個等腰三角形。其南、北、西三面全爲近乎于90度的絕壁,刀削斧砍,猿猴亦不可攀。遠遠望去,猶如一只巨大的諾亞方舟,漂浮在蒼茫雲海中,景色絕美,氣象萬千。
在四川境內,瓦屋山、峨眉山與大瓦山遙相呼應,天氣好的時候甚至能互相眺望,不過知名度上大瓦山比起那兩位卻差了太多。
五池村(海拔1884米),一個坐落在大瓦山腳下的小村莊,曾經交通阻滯與世隔絕。如今已經發展成了農家樂一條街,可提供吃飯住宿。作爲徒步大瓦山的大本營,盛夏又是一塊絕佳的避暑之地。這裏四面環山,環境清幽,周邊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間草地開滿不知名的野花。
村旁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大天池”,盛産高山冷水魚。沿著鋪設好的環湖棧道來到濕地公園旁,可以將大瓦山雄偉的身姿一覽無余。不過我去的時候差點運氣,大瓦山頂峰連同隔壁的帽殼山都一直雲遮霧罩,不肯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Part2.雨霧朦胧 蓑衣嶺
在五池村短暫休整後,便向著此行重要的一個目的地——蓑衣嶺進發。沿途還會經過“小天池”、“高粱地”等幾個高山湖泊。道路也慢慢由鋪裝路面變爲了彈石路面。隨著海拔的再次升高,已經開始出現高山杜鵑花, 漫山遍野的點綴在谷底林間。
出發前專門查閱了資料。“蓑衣嶺”(海拔2800米)作爲樂西公路全線的制高點,常年雨霧籠罩,垭口狂風肆虐,氣候惡劣,溫度極低。而當年的築路者身著單衣、住著簡陋的工棚,在1940年的深冬冒著淩冽的寒風,在物資極度匮乏的情況下修建這一路段時,凍死、病死者達到3000多人,是全線傷亡最高的路段。
由于“蓑衣嶺”已屬于高海拔地區,爲防範異常天氣對電網安全運行構成威脅,還專門設置了“觀冰站”。
“蓑衣嶺”作爲短暫存在過的“西康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線,現在又成了樂山市和漢源的界山。在垭口處,爲了祭奠那3000條沒有留下名字的鮮活生命,後來者紛紛勒石立碑,以資紀念。
由“樂西公路二十七分段長王仁軒”題寫的“蓑衣嶺”碑,落款爲“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元月”。
由時任“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處長兼石工總隊長趙祖康”題寫的“藍褛開疆”碑文,落款時間爲中華民國二十九年”。
由樂山市人民政府、金口河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樂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藍褛開疆碑”。
旁邊緊挨著的便是“藍褛開疆碑簡介”。
不過這塊碑文的“藍褛開疆”的“藍”字顯然是後來修改的。
正當我在垭口的瑟瑟寒風中拍完照片准備躲進車中取暖時,不知從哪裏來了一只小狗,估計是周圍農戶家的。小家夥貌似饑腸辘辘,于是我掏出了面包、火腿腸。。。。
翻越“蓑衣嶺”垭口後,樂西公路便進入了雅安市漢源縣境內,海拔開始明顯降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