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一鍵三聯”:關注、評論、轉發】
蘇-35爲何只有2個客戶?
【每點新防務(1039期)·3月8日】:就在我國采購的全部24架蘇-35已經全部交付完畢1年後,網上又傳出中國要像俄羅斯追加采購蘇-35的消息。但這些消息的源頭多數來自于俄羅斯媒體,如果先不討論“中國是否需要追加采購蘇-35”的話題,那麽從這些“流言蜚語”中就可以“細品”出俄羅斯對于蘇-35銷售的渴望。是的,俄羅斯自從蘇-35在2009年莫斯科航展上自行宣布簽訂了48架大單和後續增訂的50架訂單後,到現在的11年裏,成功外銷的也只有中國的24架和印尼的11架——還是用部分農作物抵償現金的。
也就是說,蘇-35宣傳了這麽多年後,國際客戶也只有2個,銷量也是區區35架,總金額不過36.4億美元(中國25億美元24架,印尼11.4億美元11架)。雖然俄羅斯自己給空天軍換裝采購了不少蘇-35,截止2019年11月已經交付了112架(包括中國的24架),但這對于一直想複制蘇-27銷售神話的俄羅斯來說,這個銷量還是太少,況且絕大多數還是自己采購的。這對于俄羅斯蘇霍伊公司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畢竟俄羅斯經濟現在還在低谷,是沒有能力進行大批量采購蘇-35的。
而爲了維持生産線運轉,蘇-35的訂單還是要繼續簽訂,即便少買幾架造的慢點也好過關停。所以俄羅斯在2015年中國首先簽訂蘇-35訂單後,就一直在國際市場中的其他蘇-35潛在購買國。甚至在蘇-35自用的48架訂單簽訂前,2007年蘇-35就跑到遙遠的巴西參加了巴西國防部36-84架戰鬥機采購招標,後來甚至爲了成功打開國際市場,俄羅斯都答應如果巴西可以選中蘇-35,那麽俄羅斯將向巴西出售120架擁有完全技術轉讓的蘇-35!這對于剛剛定型量産的俄羅斯主力戰機來說,可算是下血本了,但最終在2013年12月還是因爲價格因素落選了。
印度和土耳其也不要蘇-35
而作爲俄羅斯傳統武器進口大國的印度,一直都是蘇-35的首選銷售目標。但印度這幾年也不再是瞎花錢的“二球”了——畢竟被俄羅斯坑了多次以後也學精了——對于俄羅斯強力鼓吹的蘇-35,印度不爲所動。原因除了兩國在蘇-57項目上不愉快的合作經曆外,印度還將蘇-35與法國“陣風”做了對比:陣風是中型機,具備空優作戰和對地攻擊雙重優勢,而蘇-35作爲制空作戰的重型機,用途太單一;並且印度空軍已經裝備了大量蘇-30MKI重型機,而且兩者基本性能接近,蘇-35還不隱身。所以對于一心想要買隱身戰機或者類似“陣風”的多用途中型機的印度來說,蘇-35毫無吸引力。
雖然自從土耳其堅定決心要買S-400以來,美國爲首的北約不斷對其威逼利誘,希望其打消這個念頭。可是後來隨著俄羅斯高調使用運輸機將S-400直接運到土耳其後,美國的希望才徹底破滅,也導致土耳其被美從F-35合作名單中被剔除,還凍結交付給土耳其已經交過錢購買的F-35。在之後不久,就傳出土耳其有意購買蘇-35和蘇-57的消息,但這都被土耳其國防部直接駁斥爲謠言。其實土耳其空軍一直都是美國軍機的傳統市場,土買S-400也只是給美國和北約一定威脅,希望達到自己的既定利益,壓根不可能倒向與俄羅斯和其支持的敘利亞一方的。所以,土耳其一直在向美國尋求解凍F-35的采購,而沒有與俄羅斯在S-400之後再傳出軍購“绯聞”。
而其他國家,像阿聯酋則只是在2017年與俄羅斯簽署了蘇-35初步采購協議,沒有深談,後來卻轉向聯合開發以米格-29爲基礎的“五代機”去了——這一波神操作驚呆了世人;阿爾及利亞雖然對蘇-35很滿意,後來在2019年12月27日還傳出了簽訂采購14架的消息,但不久後被阿國防部出面否定;埃及、敘利亞、越南、哈薩克斯坦、朝鮮和巴基斯坦雖然想買,但也因爲各種原因(被制裁、美國不讓、缺錢)而與蘇-35無緣。所以,從可見的未來觀察,中國如果不再繼續訂購蘇-35的話,或許這種叫好不叫座的重型戰鬥機會逐漸停産——畢竟俄羅斯空天軍也沒有實力大量換裝。
中國買24架蘇-35用來救急
雖然中國空軍接收全部24架蘇-35也才1年左右時間,但從官方報道的部隊使用反饋來看,效果還是很贊的。所以網上就有不少中國空軍會繼續采購蘇-35的傳聞。雖然我們采購24架蘇-35總共花費了25億美元,平均下來1架要1億多美元,甚至比F-35還要貴。但俄羅斯方面則證實25億美元除了包括24架蘇-35外,還包括有後勤維護、通信以及作戰指揮設備,以及部分武器彈藥、備份發動機、火控和電子戰系統改裝技術費用,算來相當劃算。目前戰機交付已完成,但其他事項仍在執行,所有配套設施要到2020年才會全部完成。
中國空軍在2015年與俄羅斯簽訂24架蘇-35采購合同時,雖然已經開始殲-10C和殲-16的量産,但據說當時初始量産時的殲-16問題較多,沈飛的産能也能大幅提升,所以在需求與供給方面出現了較嚴重的沖突。所以這才促使我們在時隔十多年後,再次向俄羅斯抛出重型戰鬥機采購大單。雖然蘇-35在裝備空軍後,普遍反饋較好,但外國軍事專家一直認爲蘇-35在動力、飛控和航電方面都不是特別突出,而且其隨機一同出口的RVV-AE(R-77)中距空空導彈也沒有美國AIM-120性能好。但畢竟這24架蘇-35能在2年內全部交付我國,就已經極大地緩解了我們的需求空檔。
畢竟蘇-35這些在外界專家眼裏看似“不先進”的地方,在我國軍工科研人員眼裏似乎並不是大問題,畢竟我們只是因爲産能緊缺而不得不臨時花錢從俄羅斯“購買産能”而已,至于産品質量存在不足問題到也不大,畢竟這些我們後續都可以在破解源代碼後自行替換性能更好的。就比如破解火控代碼後,被捆綁銷售給我們的120枚RVV-AE中距空空導彈,就可以替換成我國自己的霹雳-12或霹雳-15了。
老問題:中國還會繼續采購蘇-35嗎?
而現在據說沈飛的殲-16已經徹底擺脫了初期毛病,現在已經量産超過100架,似乎沈飛的産能已經徹底釋放了。這樣一來,似乎我們即便對蘇-35贊不絕口(或許只是鼓勵俄羅斯,畢竟兩國現在關系還不錯,買人家東西誇誇賣家也是禮貌),大概率未來也不會繼續再采購了。畢竟從俄羅斯方面來看,現在蘇-35的産能其實也不高,從2009年量産開始至今,蘇-35第一份國內訂單48架已經完成,第二份50架預計今年全部完工,期間還有中國24架“加塞”生産,後續還有11架印尼的。也就是說蘇-35量産進入第11個年頭後,年産量也只有15架左右(開始幾年只有個位數産能)。
以這樣的産能如果我們再下單24架(不敢多買,也不需要多買)的話,恐怕再次交付就不是第一次的2年了。因爲俄羅斯自己的訂單今年會全部交付空天軍,未來就剩下不到11架印尼的生産計劃了,而爲了維持廠家生産線運轉,俄羅斯如果自己不再購買的話,那中國的第二張訂單將不可避免的被延長生産幾年,以維持工人和生産線運轉,期望獲得後續訂單。那麽這樣一來,除非我們是處于支持俄羅斯軍工建設,以免被獨自抗衡老美;否則這樣“磨洋工”的幹法,肯定會延誤我們的戰略利益的。
所以,以目前沈飛産能和殲-16成熟度而言,蘇-35被我國大量(超過24架)采購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別的國家要麽受制于美國制裁、缺少資金、沒有需求等各種制約,對蘇-35這種重型戰鬥機都只能“望機興歎”了。可見如果俄羅斯不再繼續爲空天軍下單換裝的話,恐怕蘇-35在數年後像蘇-33一樣關閉生産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歡迎大家“一鍵三聯”:關注、評論、轉發】